调研报告可以帮助组织识别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撰写调研报告时,必须对数据进行准确的梳理和清晰的阐述,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机电队调研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机电队调研报告篇1
课程的需要本人于xx年11月27日前往苏州银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半天的专项调研,为本次课程题目提供一份答案。
在这半天的时间我参观了主营工频轴流风机、工频离心风机、永磁低速同步电机及齿轮减速电机的苏州银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亲身感受了现代企业清洁环保生产的实际现状与严格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当今机电发展的规模、速度、现状以及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调研的同时我询问了相关企业的主管行政人员,就就机械企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量、各岗位需求情况和材料工程技术机电工程专业工作岗位群的组成结构,各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及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进行了交流,现总结归纳如下:
1、通过本次调研
在当今的形式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岗位实际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满足企业需求、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2通过本次调研
中国机电通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更是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从原来的普通的单作标机床发展到现在的多坐标,智能,带刀库, 的复合机床。同时生产机械的机械设备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并且有了很大突破,使设备工作过程真正能符合和满足工艺发展需要。
3通过本次调研,知道了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4.通过本次调研,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当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掌握的能力与企业需求差距。
5.通过本次调研和交流, 苏州银通机电人的那种在危机面前敢于自信、勇于创新、不断发展的拼搏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的机电类产品将会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产品之一。
机电队调研报告篇2
一、调研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制造业进入一个发展停滞、缺乏活力的萧条期,几乎被人们视作夕阳产业。90年代以后,计算机、电子等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注入了生机。如今,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此背景下,各职校纷纷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与此同时“高薪急聘数控操作人才”之类的广告数见不鲜,社会对高质量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充分考虑与中职的衔接,坚决避免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职业教育必须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课程改革,重新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工作,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20xx年 月 日—— 月 日,我们来到接受调研单位:**、**,参加调研人员:**、**、**。
三、调研情况汇总:
本次调研按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建设要求,我们走访了多家企业和市劳动力市场,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1、企业和劳动力市场认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涵盖的就业岗位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好安排,因此有较好的需求。但企业规模、设备技术水平不同,对毕业生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或合资企业,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人才密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单机、单工种操作;而在小企业,由于设备、加工手段相对落后,大学生少,技术力量缺乏,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受欢迎,他们既懂机、又懂电、经过不长时间的实践锻炼,就能胜任技术员的工作。
据调查发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中的男生较易被企业接受,企业一般不招收女生,在一线操作工中男工占80%以上。占据调查的企业介绍,今后几年内,我市企业将进行较大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总体要求: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学好问,善于钻研,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机械类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相比电子类企业要高些,特别是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十分希望学生进企业后能迅速上岗操作。
2、企业的专家在调研过程中谈到:我国尤其是新疆范围内机电一体化企业难以找到能满足其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工作难找。你们的专业教育思路清晰和企业合作密切,建立严谨的机电
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一方面注意训练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给予大量的实践项目,不愁工作难找。同时表示对我们的毕业生优先考虑。企业技术负责人和生产技术骨干认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把企业里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实践者请进校门,结合具体的实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在调研的尾声,我们在**公司与企业专家进行了教学计划的论证。首先我们向专家汇报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工程技术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的基本情况”。与会专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方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时分配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了论证,并就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
四、调研的总结:
1、以市场发展变化为依据,以企业为导向,在执行学校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应考虑到专业的特征和专业发展的趋势,使人才培养更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根据调研的信息反馈积极组织教研室重新讨论,征求专家对计划的论证,提高计划的可行性。
2、虽然机电技术应用的课程设置模式体现了“宽口径”的专业特点,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机电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机电行业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操作、保养、维护所需人才的要求和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转岗适应性。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行课程
设置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课程按学科系统设置,缺乏融合性。机电技术应用是综合技术,其精髓是机电功能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机、电相加。简单相加的结果,导致教材重复交叉,内容过多、过杂、过深。没有根据机、电结合点进行课程的综合,不利于培养机电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属于单一技能型的拼凑,不具备复合性。许多课程未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机电设备条件。
(3)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弹性。选修课比例少,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
(4)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个性发展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采用适合于专业教学的完整课程体系,以专题、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改革教学模式,推进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融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机电队调研报告篇3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我校遵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快专业的建设步伐,加强专业内涵式建设,实现职业教育的六个对接,我校机电系机电教研室于7月23日至28日对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
一、背景分析及调研目的
1.背景分析
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前所未有的重视,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重大突破。通过《决定》和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以看到: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大理由:一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二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三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应该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所有国民多样化个性发展所必须的终身教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缺少职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职业教育应该成为全民的教育。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凸轮、机械机构等实现的,这一时期的自动化实际上是机械自动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凸轮、机械机构逐渐被继电器、接触器、电磁开关等机构所取代,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机械机构大大简化,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机电技术应用则是生产实践对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如果说机械系统处理的对象是运动、力、物质和能量,电子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和知识,则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有处理能量和物质的功能,而且还有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与电子电气已变得密不可分,尤其是电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各领域的渗透,机械设计、制造有了全新的理念,懂得电的如果不懂机械或者说懂得机械的不懂电将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施、各种自动化生产线都需要既懂得电又懂得机的专业人才去使用和维护。二十一世纪是电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电脑密不可分,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在近几年用工市场中的信息可知,机电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十分吃香,其工资待遇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硕士生,特别是对懂得plc、变频技术、自动控制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机电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 2.调研目的
目前为了培养满足行业、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掌握企业(用人单位)对制造类应用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对本专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办学方向,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对我市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职业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我校该专业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1.调研内容
(1)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确定就业岗位(群),了解岗位职责
(3)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工作任务和项目,了解岗位生产对象,生产流程等,深入到工作岗位的细节
(4)明确专业定位
2.调研对象
(1)本地区相关装备制造企业人事管理层、工程技术人员、企业能工巧匠、普通员工。
(2)本专业历届毕业生
(3)企业:重庆华伟工业集团公司机械加工分厂、重庆歇马曲轴有限公司、京东方(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富川机电有限公司、重庆宗申集团吕田分公司
3.调研方式与实施
(1)现场调查问卷与专家座谈交流 (2)网络与电话咨询 (3)现场参观企业生产流程
三、企业需求与岗位能力分析
1.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此次企业专业调研,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装备制造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来,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数控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通过调研和统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工作岗位是机电设备操作占32%,机电产品和设备的装调与维护维修占34%,机电产品设计7%,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占13%,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占14%。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大专占49%,本科占17%,硕士占3%,中专及以下占31%。如下图:
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 16%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 13%机电产品设计,7%机电设备操作,32%机电设备的装调与维护, 34%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的装调与维护机电产品设计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
机电人才岗位需求统计
中职及以下, 31%硕士, 3%本科, 17%高职, 49%硕士本科高职中职及以下企业人才需求层次统计
2.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工作任务
在机电专业岗位中,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含量较高,要求维修人员在认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机电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大多数企业,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分工,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上开始时只能做一些辅助性工作。相对而言,设备操作类、装配类岗位毕业生更轻易上手,但待遇也较低。调研显示:企业对机电专业的专科毕业生的岗位安排的变动性较大,一般企业对新进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1~2年后,其中有一部分换岗从事设备维修(包括机械和电气维修)、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生产现场管理和服务等;传统的岗位分工在现代化企业中,正在逐步地被灵活、整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机电综合性任务所代替,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排除,往往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计算机等综合性的技术。这就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与知识结构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需要他们有复合性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机电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维护维修-----机电电气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营销与技术服务。 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4)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5)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6)具有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的营销与服务能力
通过上述的调研分析,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制造及机电技术应用设备的操作员,安装调试员,设备管理维修员,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班组长等工作;其他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 3.企业对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和社会能力需求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重要的过程而言,现场加工、检测、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如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设备为自动化生产线,有些设备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用途研发,所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就必需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在这些场合,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企业更需要。调研过程中,我们更明显地感到:很多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 。而那些或外表(发型、服饰)时尚、或衣冠不整、或表情生硬的人在面试时往往不受企业的欢迎。 4.企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建议
通过与企业座谈交流,她们给学校的建议主要有:①在工作态度方面主要有: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品德和品格培养训练;②强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企业及工作岗位,使学生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③学校要强化学生专业上的“双基”教学,夯实专业实践技能。加强培养目标定位的针对性,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加强机械制图、设备结构、机械传动、公差配合与测量、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等知识的教学,提高有效性。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加强机床操作、常见故障识别诊断和排除、刀具刃磨、零件精度测量、机械设备拆装、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方面的练习。在重视学生现代先进技术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技术的培养,如维修和设备调试和维护等人才的培养。学校不要盲目追求专业教学的高新含量,以免“两头”不着实。
四、收获与体会
通过整个专业调研,全体教师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初步掌握了机电、数控等专业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了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岗位需求,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见识了装备制造产业的高新技术,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这对于我们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今后的各专业理论实践教学都产生较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们更加认识到职业教育始终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坐标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按职业岗位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坚持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创新;坚持以教材建设为载体实现职业技能的培养;坚持以创设“生产情景”为特征进行教学环境建设来实现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六个对接,在专业教学方面可以做如下改革:
(1) 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与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等将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的结果。树立现代职教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打破学科界限和原有的知识体系,要以过程性知识传授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传授为辅,要以技能传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辅,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职业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专业教学中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建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适合学生的要求和发展需要;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的有效教学方法。
(2) 重组教学内容
要组织课程专家,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行业专家的建议,构建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确定课程内容。在20xx级人才方案修订中,以能力体系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理论教学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删除了工程力学等课程,增加了机械制图和高等数学,将机电设备装调技术理论课程改为机电设备装拆实训,聘请重庆华伟集团高级工程师讲授,从而增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每门课程代码进行完善并确定课程归属系部;围绕掌握本专业职业技能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在20xx级人才方案中,建立了以机械为基础,液压气动为辅,电气控制为核心,重在机电设备装调维修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要设计职业情景,培养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项目,配以现代化教学技术,合理运用教学环境,在“生产情景”中强化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在改革教学方法方面建议重点注意以下方面: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摒弃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凸显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设置“生产情景”,培养职业习惯;根据课程内容,创新“生产情景”,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学习过程行动化、做到讲练结合、练中有奖、学在链中、是学生体验职业活动,真正掌握使用的生产技能,提高职业能力运用技术手段,扩展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推广多媒体和仿真教学,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使得难以理解的知识和经验能直接、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资源。加强学生技能考证训练,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考取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4)创新教学评价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期末一张试卷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学业评价中充分考虑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和评价本身对职业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
机电系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206
机电队调研报告篇4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凸轮、机械机构等实现的,这一时期的自动化实际上是机械自动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凸轮、机械机构逐渐被继电器、接触器、电磁开关等机构所取代,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机械机构大大简化,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机电一体化则是生产实践对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如果说机械系统处理的对象是运动、力、物质和能量,电子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和知识,则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有处理能量和物质的功能,而且还有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其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
①数控机床的问世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开始;
②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③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④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初期,人们的目的是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那时研制和开发还处于萌芽状态,而且由于当时电子技术水平不高,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广泛和深入。其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1、个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求新、求异、追求个性是消费需求的一个特征,而柔性化为产品个性化创造了技术条件。所以,在信息时代,机电一体化产品将呈现个性化趋势。与此相适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模式及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因此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等得以相继出现。
2、高性能化。高性能化一般包含高速、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新一代cnc系统就是以此“四高”为满足生产而诞生的。它采用多cpu结构,以多总线连接,进行高速数据传递;采用精简指令集机,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并行处理;设置多重缓冲器,故障诊断、自动检错、纠错、系统自动恢复等技术保证该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高性能。
3、智能化。人工智能可使机器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虽然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可能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但依赖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可使其具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从而达到更精确的控制目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和进步体现在其产品的智能上,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区别之一。它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心理学、生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对诊断过程、人-机接口、自动编程和加工过程等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以取代或延伸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4、微型化。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在纳米尺度上相融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其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目前已可运用蚀刻技术在实验室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真正应用到实际产品时,其机械部分和电子元件即可完全集成在一起,组成一种体积很小的自律元件。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是近年和将来十大关键技术之一。
5、绿色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工业的发展,使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绿色化成了时代的趋势,产品的绿色化成了适应未来发展的一大特色。
6、系统化。系统化要求系统体系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其中,仿生物系统化就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引导机电一体化产品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7、网络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形成优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能使人们待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其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8、柔性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和执行系统具有足够的“冗余度”,即有较强的“柔性”。
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和武装传统机械老设备的一条新路,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非常广,而我国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因此,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大胆取舍。既要抓住传统产业的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使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初步结合;又要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统一考虑机械与电子的融合,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从而使设计、生产出来的新产品真正做到机电一体化。另外,政府职能部门应合理调配资源要素,对开办、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方便,增大支持力度。同时,严格限制资源消耗较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适时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落后产品强制淘汰,大力提倡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凡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应用等项目应优先立项、大力支持。此外,还可以设立机电一体化科研技术专项基金,从经济上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机电队调研报告篇5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船舶中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是船舶行业在未来发展中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船舶机械化、船舶电气化和船舶智能化的整体发展趋势。船舶的机电系统是船舶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在船舶的实际运行中主要是依靠机电系统进行的,船舶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在船舶的整体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船舶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研讨入手,说明机电一体化在船舶中的应用及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设计,阐述了机电一体化在船舶行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船舶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行业的实际技术和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将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际应用在船舶系统中,支撑现代船舶行业在数量上、安全性上的发展,也使得船舶航运的实际利润等得到有效提升。船舶机电一体化是指船舶上的诸多机械和部件、种类多样依托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电子类设备、船舶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各类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系统,将其在有机整合的基础之上加入与各个系统匹配的控制终端,这样每个船舶上的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系统就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必要时也可形成一个整体。船舶行业技术在发展中采用的都是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机电一体化在技术上带来更多的便捷性,也有效减少实际建设中的成本。
1机电一体化在船舶中的应用
船舶机电一体化充分显示了船舶在自动化设计中的思维发展和技术发展,从其整体的发展情况上来说,现阶段船舶的主要动力包括主机、辅机、各类电气化的设备,也包含诸多控制部分[1]。船舶机电一体化涉及到的动力装置非常多,为其设计一套通用型的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可以应用在船舶的控制系统中,对船舶的机电一体化进行整体运行状态的检测、远程的维修和后台控制。船舶的主机也是船舶的主要动力专职系统,为船舶的实际运行提供必要的动力。实际的使用中根据所填燃料的不同、实际燃烧场地的变化、燃烧工具的多样化等,分为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和核动力机等多个种类。船舶系统中的辅机系统则主要是在相关动力设施的牵引之下,对船舶中的多个机械性的设备进行集中,主要包含船舶系统中专用的泵体、分油机、船舶制水设备、空气压缩机、船舶制冷系统、空气调节、起货机和各种各样的轴承系统等。船舶中的电气装置主要包含船舶专用的电源、船舶在配电时使用的相关设备等,也指代了船舶上的所有电气设备。从船舶的整体上来讲,船舶机电一体化主要是由船舶机械、船舶硬件、船舶软件系统这3个部分组成[2]。船舶的诸多机械类的设备中,有关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科学技术会应用到多个机械设备中。利用传统技术,相关机械装置是可以脱离其他单独进行工作的,相关的动力系统更是向实际工作中使用到的力传递到船舶的轴承系统中,并由轴承系统传送到船舶的螺旋桨系统中去,进而完成船舶在实际运行中需要的力的输出,这一系列的传输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动力监控室中对这一过程进行控制的,这样的控制和传送方式会浪费工作人员时间,所产生的实际效率也是极低的。将机电一体化系统引进到船舶系统中可以有效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机电一体化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可以满足对船舶中多个机械系统或者机械部件进行同时控制的需求,也可以同时控制系统包含船舶的燃烧系统、机械控制系统、船舶专用报警系统、船舶专用消防系统、船室中的解析系统及船舶上的各种特种机械系统等,如图1所示。
2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
船舶的相关动力系统、船舶的辅助机电系统及其他系统等,在组成上、结构上都要经过精雕细琢。因此,在船舶使用的控制系统中,融入一个统一性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对船舶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3]。plc控制技术可以将多个控制系统集中到一个可控制终端中去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利用船舶机电一体化的船舶管理系统在实际设计中要考虑诸多指标,首先考虑的是其在实际功能上的完整性,其次是机械部件的系统性。控制终端的界面主要有5个部分组成:船舶的主机控制板块、船舶的辅机控制板块、船舶的电力系统控制板块、电压时间监控板块和相关软件的实际使用板块。分界面中主要包括对船舶上机械系统的监控情况,此控制板块包含船舶运行异常的报警功能。除此之外,也包含了船舶整体电压的实时监控板块,相关操控人员可以根据船舶在实际运行中的状况对船舶上的多个系统的电压进行区别控制,包含船舶每天的实际运行日志、日常的船舶相关数据等,也包含软件的基本设置和整体的管理功能等。船舶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实际设计与应用,为船舶在实际操作上提供了非常大的便捷,船舶的驾驶者和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对船舶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深入地了解,最大程度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及财力。
3机电一体化在船舶行业的发展前景
船舶行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很早就融入到船舶的设计和建设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及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也大力加强,未来船舶行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船舶各类系统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按照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可能会向以下方向发展:1)智能化。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在实用性上的不断提升,各类整体性能比较高的工作站会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传感器系统在稳定性和集成性上的发展,为相关技术的实际测试提供了硬件方面的基础。未来的智能化船舶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会最大程度地模仿人类操作和处理方式,也会像人类一样有自行判断相关处理方式和处理方法的能力,进而在实际船舶运行中高效地代替部分简单的人工操作。2)系统化。船舶中的各个机械类的系统组成了控制系统和控制终端,这样的控制系统可以灵活地进行组合,其中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可以同时应用于多个船舶系统中的。船舶系统中复杂的几班机械系统,可以由一个控制终端进行联合性的控制;船舶的故障诊断系统,使用了通信互联网,可以让每一个细小的故障在短时间内有效传达到控制室中。3)绿色化。船舶是我国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在船舶的实际运行中,有效减少在燃油方面的消耗程度,高效地利用船舶上的电能,是船舶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样的发展方向中,船舶的传统机械在实际运行方式上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为船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新的变革动力,后续对相关重点技术进行突破。船舶行业的未来发展会以现代化的工业机器人为主,并将是未来最终的发展目标之一。
4结语
船舶机电一体化从整体上来讲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现代化技术,其和实际的控制方式、系统性的工程、电子信息和现代化的机械工程之间都是有着密切的关联,船舶的工业技术也会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而得到相应的发展。设计一套适合船舶行业未来发展的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可为其在技术上进行有效地支撑,并为船舶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机电队调研报告篇6
一、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1、机电一体化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 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2、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结构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20xx年第三季度,我校对常州企业的用人情况作了调研,受调研的企业共有60家,这些企业遍及常州各个区及其它地区,从收集的信息来看,受调研的企业只是全市机电类企业的少部分,但有在企业规模、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的基本状况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数控机床操作的仍占较多的份额,但也不见去年大需求的状况,电工用工需求明显高于去年,对焊工的需求量在增加,而一些机加工的
1 需求仍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对熟练机加工需求很迫切。
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人员的需求也有上升倾向。另外,对懂得机电知识能从事机电产品营销的人员也有一定的需求。生产线的操作工的需求大大小于前两年。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
二、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1、机电一体化专业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机电一体化控制等方面,机电产品性能及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与使用维修方面,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可承担电子、机械、信息、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工作。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2、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第一、知识结构
(1)具有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
(3)掌握至少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计算机原理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4)掌握机械、电子、气、液等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应用的知识;
(5)掌握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知识;
(6)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和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能力结构
(1)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能力,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
(2)具有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
(3)具有熟练使用至少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制造软件的能力;
(4)具有机电产品制造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企业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收集机电行业发展和机电产品信息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自学、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公关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素质结构
(1)初步具备机电专业一种外语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
(2)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3)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4)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格证书要求,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岗位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技术技能型机电一体化专业所从事的主要工作,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至少具有以下职业格证书:
(1)制图员中级
制图员中级与机械制图课程紧密结合,要能利用caxa(cad)软件进行计算机制图,要求熟练使用软件并理解制图原理。
(2)钳工中级
钳工中级使学生能熟练操作常用刀具,根据一般零件加工图的技术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并实施加工。
(3)电工中级
维修电工中级涉及到的课程有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分为应知、应会两大部分,要求较广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
(4)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
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涉及可编程控制器(plc)、变流技术、调速及变频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等,以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要好,工作态度端正,人际交往要友善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企业不仅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所以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课程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宽度。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定位应该是具有相关社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设置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种类与课时合理配置。对本专业而言,因学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故在技能训练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宽度,而在必备技能上要达到应有的职业资格等级工要求。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根据调研,为实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人才的目标,应打破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建立三以一化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宜学生发展、适合企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并兼顾技能证书的需求。课程内容的实施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特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如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器的应用等环节的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有课程大作业及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能力训练的课程,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要求专业教师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引导,在课程考核中应有对相关社会能力的考核指标。
4、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本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具有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为了达到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场所上、教师上均实现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建设与生产实际接近的实习环境,对本专业特别加强液压与气动、电气设备维修、pcl、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钳工工场、机械拆装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加强校外相关机电类实习基地建设。
机电队调研报告篇7
调研人:
**年**月
根据《董事长总经理在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暨二月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对机电科、机电工区、皮带工区、水电暖工区、机厂五个单位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提前通知被调研单位,组织工区班组长及以上人员参加,采用座谈和查看现场的形式,分别听取了五个单位落实年度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机电专业五个单位都能及时召开部室、工区内部干部职工会议,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煤业公司、公司年度会议暨**年工作会议的精神,对本次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传达。通过学习,广大干部职工认清了公司安全形势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也了解了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一)机电部
问题1:质量标准化一次成巷落实不到位。
质量标准化方面距离领导要求和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存在设计要求标准偏低,现场检查、管理力度不够,特别是在一次成巷问题上(特别是风水管安装、电缆吊挂等),机电部在现场落实、验收上做的很不到位,出现反工现象,造成人力物力等的浪费。
措施: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要求,对风水管托管梁、电缆钩、开关台(架)、小电上架(板)等统一标准,采用动态检查和每月中旬定期检查的方式,按照目标细化,措施优化,管理强化,落实硬化的原则,深入现场,抓好落实,使机电质量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
问题2:井下供电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
目前,一采区变电所、三采区变电所内的供局部扇风机的移变相对固定,故障较少;但是井下掘进电源移变所带负荷经常出现漏电等现象,存在多家单位相互影响又影响生产的现象,使供电可靠性大大降低。
措施:一方面根据现有移变的数量,在供电设计上尽量“采区与采区分开,掘进与采煤分开,掘进工区与掘进工区分开”的原则,减少因一个单位局部供电出现问题而影响其他单位供电的现象,减少推诿扯皮现象;另一方面在一采变电所、三采变电所内的i回路低压馈电开关上安装低压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安装完毕后,看试验效果及实际应用情况,若实际应用效果灵敏可靠,建议调整年度资金计划,再购置部分低压选择性漏电保护,尽快对一采变电所、三采变电所的ii回路(主风机回路)馈电开关进行安装,使漏电跳闸具有选择性,减少停电范围,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问题3:设备大修质量有待提高
在设备大修厂家资质、技术力量、公司规模等调研方面不够深入,都是本着就近、维修方便的原则,从网络上查找的厂家,没有对大修厂实地调研,存在维修质量不高的问题。
建议:大修设备资金数额较大时,由机电科、市场办、纪委、合同办和设备使用单位组成联合调研小组,外出调研设备大修厂家,进一步提高设备大修质量。
问题4:在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推广利用新技术等方面做的不到位。
**年,对地面生产系统的刮板机改造、地面生产系统电控改造等收到较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故障率,对安全生产起到较大的保障作用。但是,购置的4台*****,由于生产效率较低没能有效地投入生产,虽然外出调研、规格型号等由技术科牵头提供,但是机电科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方面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也为我们下一步调研、购置设备敲响警钟:购置落后的设备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措施:
1、通过网络、参加煤炭系统的设备博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应用到煤矿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推广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机电设备、供电系统等先进性、可靠性,提高劳动效率,有力促进安全生产。
2、深入基层,对影响安全生产的环节,例如:井下给煤机经常出现断销子、断轴等现象;井下采区变电所由于漏电出现跳闸而不能立即确定是哪一供电支路出现问题等现象。进行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小改小革、购置新设备等方式,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逐步解决,提高生产效率。
问题5:材料管理比较粗放,不够精细。生产过程中的电缆、小型电器、皮带机配件(托辊、h架、纵梁)等由于管理不到位,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措施:一方面对各单位目前使用的电缆、小型电器进行核查,并进一步完善台帐,使帐、卡、物盯符,然后加强发放、使用、回收等管理,仓库管理员要提高责任心,及时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台帐进行调整,形成闭环管理。若出现不符的情况,查明原因,按照下发的管理文件,严格落实处罚。并要求:电缆、小型电器发出时,必须编号,并在发放台帐上注明:编号、使用地点、规格型号、使用单位等;回收后及时消帐。
建议:
1、有关部门牵头,将副井存放材料的地点按照单位进行划分,提高各个单位管理责任心,也有利于各单位加强自身内部管理,使各种材料分类码放。
2、机电科增加5-6人,成立维修小组,专门对小型电器、皮带机托辊、h架、边梁等进行维修、整理。
3、增加机厂人员,由机厂对小型电器、皮带机托辊、h架、边梁等进行日常维修。
(二)机电工区
问题1、大型设备日常检修、检查不到位。
**年春节期间副井绞车cpu损坏、北风井2#主扇风机的风叶铆钉松动导致无法正常倒换风机等问题。
机电队调研报告篇8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简介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它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所以说,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因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唐山曹妃甸地区,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曹妃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系领导带领有关专业老师调研了一些大中型企业公司,还走访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科研单位,唐山瑞丰钢铁(集团)金友钢铁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一公司混凝土工程处、中冶京唐机电公司、国投中煤同煤京唐港口有限公司、唐山市金石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路桥公司、唐山鑫唐科技有限公司、唐山电通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唐山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曹妃甸产业的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系加强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它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同步的。它适应了唐山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
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改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的具有复合型人才特色。
三、调研情况汇报
(一)学校专家调研情况
融合专业特点,制定并开始实施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第三年全年在企业完成顶岗实训,同时把“双证书”要求纳入了专业教学计划、对毕业设计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毕业设计课题更多的是真题真做,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同时,我们紧贴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专业方向,实现了“大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改革,构建了模块式课程体系,积极倡导并实践了讨论式、案例式、以工作任务、工程项目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改革成果显著。建有单片机与电子技术、传感器、电工技术、液压传动、可编程控制器、钳工、车工、焊工和数控机床9个标准实训室;机械cad、cam、模具设计专用机房;并建有一个功能较全的机加工基地,主要面向机械制造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床操作与维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的生产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始终把培养有专门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工学结合,在办学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制
订和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以外,还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专业课程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课程,不断优化人材培养方案,加强了人材培养的针对性。
(二)企业专家调研情况
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唐山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三)毕业生调研情况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本专业就业形势较好,需要实践经验,因此,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习实训的深度和广度,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前景。
四、结束语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短缺的,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就要靠高等职业教育。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要发展不能光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更要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共同联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接受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电类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电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特别是唐山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已被各制造业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给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来了发展前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