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扎实的调研报告,能够直观地展示调研任务的目的和所得成果,调研报告是调研事件的书面表达,是实施一项举措的书面参考,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社区工作调研报告5篇,感谢您的参阅。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篇1
社区作为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平台,在当今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社区工作者作为奋斗在社区建设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推动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维护基层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xx市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连续多年通过面向社会和高校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为全市社区建设充实了人才力量,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法规政策尚不完善,导致人员管理出现混乱
当前,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对社区工作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没有将其作为一类职业明确提出来,由此导致社区工作者的身份难以确定,并带一系列问题。比如,《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街道以《条例》未将社区工作者明确提出而拒绝社区工作者休年休假的申请。此外,由于制度不完善,社区工作者在考核、奖惩、培训、退休、辞职辞退、煤火费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没有政策依据,导致各地方遇到实际问题时要么各行其是,要么绕开不去解决,严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二、福利待遇相对偏低,普遍存在现实生活压力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再加上社区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平时尤其是节假日和敏感时期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些社区工作者认为自身的付出与收入不能成正比,影响了在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外地的大学生社工,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还面临着租房等实际困难,再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较快,他们的生活负担很重,很多大学生社工虽然有奉献基层的热情,但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离开。近年来,市区各级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工作任务和目前xx市生活水平相比,收入待遇还具有向上提升的空间。
三、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影响了扎根基层的信心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不仅看重当前的薪水,更看重的是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职业发展前景。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所不同,在社区工作缺少晋升更高职位的机会,同时,目前社区工作者没有非领导职务增长机制,而一个社区的领导职务非常有限,大部分社区工作者都缺少晋升机会,一些大学生社工认为在社区工作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因此留在社区工作的信心产生动摇。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对编制、身份等看得特别重要,而当前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地位尚未确定,加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一些大学生社工由此认为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不明确,极大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他们对社区工作的热情与投入程度。
四、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
长期以来,社区工作在人们眼里都被认为是层次较低的工作,加上部分大学生社工对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停留在社区工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脚侦缉队”的层面,认为社区工作不如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体面,和身边同学、朋友的工作对比,难免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一些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后,与自己想象中的工作不相符,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心中落差较大,认为自己大材小用,思想上产生一些波动,工作情绪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大学生社工没有经历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历练,对于经常性的加班、值班偶尔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加之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往往会产生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的思想。
五、基层经验比较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较弱
社区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工作琐碎繁杂,做好社区工作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目前招聘的社区工作者绝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历、社会阅历,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经验很少,对社区及居民情况了解也不多,让他们直接到基层处理社区事务,对于他们而言极具挑战性。另一方面,很多社区居民对新进的大学生感到很陌生,对他们处理纠纷及服务社区的能力也大多持质疑与观望态度,而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就是让居民对社区工作者建立足够的信任,才可能继续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因此,要大学生社工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能手,将来能够独挡一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篇2
一、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的表现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积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下沉,将社会管理和服务向社区延伸,切实方便了群众生活。但由于缺乏政策规范,社区也被迫承担了许多超出职责范围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负担日益加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承接的管理服务多。目前,社区承接的政府延伸下来的综合治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事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体教育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事项不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通过对11个社区实际工作的梳理,有26个部门的215项工作下沉到社区,任务比较多的是综治、组织、卫计、人社等部门,都在20项以上。这些工作中,行政管理事务170项,占79.07%;服务性事务45项,占20.93%。这些工作事项,有的是社区居委会依法应该协助政府完成的,但却成了责任主体;有的已经超出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范围。大多数部门没有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赋予社区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应条件。
(二)应对的检查考核多。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对社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的有组织、纪检、综治、司法、人社、民政等23个部门,涉及到基层党建、廉政文化、综合治理、爱国卫生、环保、计划生育、就业、科普、禁毒、防灾减灾等各类事务68项,平均每个社区一年要应对140多次检查考核。有些考核评比工作频率高、要求严,如xx市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对社区几乎是天天查、周周查、月月查。此外,社区还要承担各种大型创建活动的基础任务。在大型创建活动期间,社区都是检查验收的主要对象,许多任务也都压给社区完成,社区干部成了创建活动的主要力量,成天围绕创建指标转,不是在办公室做台帐整理资料,就是在大街小巷检查巡逻,相关职能部门却成了旁观者、指挥者。
(三)完成的台账报表多。名目繁多的台帐资料和各类统计报表使社区不堪重负。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台帐资料最多的社区有68 类 293 本,最少的社区也有8类58本,平均每个社区有各类台账160多本。一些部门忽视社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要求,导致社区在做台帐的时候随意编造,东拼西凑,有的社区不得已而互相学习、照搬照抄,以应付检查。相关部门把实际工作异化为各种文字记录和影象资料,使社区干部把做台帐当成了主业,成了“台帐干部”。同时,各级各部门还要求社区开展人口、计生、经济、文化、卫生、体育、教育、房产、第三产业等方方面面的调查统计工作,所调查的11个社区每年要填报80多种、400多份各类统计报表。
(四)出具的证明盖章多。当前,要求社区出具证明和盖章的事项越来越多,致使社区公章被誉为“万能章”。据xx市的调查,该市中心城区要求社区盖章、出证明的涉及30多个部门单位、170多个事项。其中,经常盖章的有60多项,一般性的盖章项目有80多项,偶尔盖章的有30多项,每个社区每年出具的各类证明都在1000份以上。在上述170多个项目中,不该由社区出证或虽可出证但社区难以掌握和核实情况的事项,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一些诸如居民身份、违法犯罪记录、婚姻状况、房屋权属等证明,明显应由有关职能部门出具,但都推到了社区;一些诸如房产拥有情况、单位职工生活困难情况等部门或单位自身能够掌握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证明;一些诸如人口伤亡、居民亲子关系等社区很难核实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五)连接的信息网络多。目前,省、市、区有关部门建立并延伸到社区的网络平台有20多个,主要来自于各级组织、纪检、政法、计生、人社、民政、司法、文化、妇联、残联等部门。这些网络平台都是各个部门分别建立的,都要求录入人口基础信息,由于互不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致使社区干部重复采集、反复录入。有些信息系统即使是同一个部门建立的,也存在不能兼容、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比如卫计部门关于计划生育的信息系统就有4个,相互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为完成这方面的工作,社区干部不仅要会电脑操作,还要掌握相关技术,心理压力较大。
(六)承担的临时任务多。社区在承担常规性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各种临时性、突击性工作。比如,社区干部经常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有的是为了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有的纯粹是去凑人数、撑场面。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每个社区每年要参加160多次会议。社区承担的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主要来源于综治、城管、信访、维稳等方面,其次是各类创建达标活动,大部分都对社区实行“一票否决”,甚至要求社区书记、主任24小时不能关闭手机,随时待命。此外,社区还要完成房屋拆迁、慈善捐赠、无偿献血、报刊征订等摊派任务。在一些地方,社区还要承担招商引资、协税等经济工作。有的地方要求社区发展商务,社区只好弄几平方米的房子,摆上一些烟酒,以应付检查。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都与社区工作绩效及干部待遇挂钩,再难也得做。
(七)悬挂的各类牌子多。所调查的11个社区,共悬挂各种牌子86块,涉及到组织、纪检、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教育、工商、卫计、人社、环保等部门。不同的部门对社区挂牌有不同的要求,致使同一间房子要挂若干块牌子,有的有20多块。有的社区为了对付检查,把需要悬挂的牌子做成活动式,哪个部门来检查就挂上哪个部门的牌子。一些部门还要求在社区成立工作机构,有的社区成立的各类领导小组达50多个。这些机构被社区干部形象地比喻说,要么存在电脑里,要么贴在墙上,没有实际作用。
二、社区工作负担重的危害
社区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工作职能无限扩大,不仅加重了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对我国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治理以及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居民自治进程受到阻碍。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民主自治活动。由于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大为增强,而自治功能明显减弱。由于工作任务、各种资源来自政府,考核评估等权力也掌握在政府手中,社区干部只好对上负责,竭尽全力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动和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活动,也不可能通过民主自治方式,引导居民表达需求、讨论社区问题、治理社区事务,导致居民社会责任感弱化、社区认同感低下。
(二)社区治理失去社会基础。社区治理的目标是要建立多元互动的格局,其立足点是通过培育、发展、壮大包括社区居委会在内的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而不是政府“一竿子插到底”、包揽一切。随着社区行政化不断加重,政府将社区居委会纳入政府组织框架之内,既弱化了社区居委会的社会功能,又挤占了社区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空间,这势必使社区治理的一元格局难以打破,且严重影响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区治理失去应有的社会基础。
(三)党的群众基础受到影响。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协助基层政府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措施,通过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居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代表党和政府为居民群众服务。社区组织承担过多过滥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甚至把主要精力用来应付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交办的行政工作或各类形式主义的事务上,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影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三、社区工作负担重的原因
社区负担不断加重,既有政府组织碎片化、制度保障不力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区服务供需结构、社区组织类型结构以及社区干部能力结构等方面的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服务资源分割,部门各自为阵。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政府职能划分过细,部门数量过多,导致政府组织碎片化问题十分严重。一方面,各个部门掌握着大量的行政资源,且形成独立体系,在社区层面上严重分割,缺乏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各部门业务缺乏协同,彼此间不协调、不合作甚至相互冲突,造成社区工作多头指导、各自为政。比如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台帐资料的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上报等,各部门都有各自的标准和要求,缺乏统筹协调,致使社区重复建设、干部重复劳动,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增加了社区负担。
(二)社会管理体制不顺,政社职责不清。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工作中,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作为不同的主体,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自应该承担什么职责,有关法规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致使这些规定形同虚设,难以落实,从而造成实际工作政社职责的不清晰,也导致基层政府与社区居委会关系错位,通常把社区居委会视为一级“行政组织”或“下设机构”,随意把各种任务、责任、矛盾转嫁给社区,使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被无限放大。
(三)社会矛盾集中社区,居民需求剧增。目前,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且主要集中在社区层面。同时,居民群众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也呈现出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需求向社区积聚,居民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呈指数级、复杂性、多样性增长,而且,社区问题的解决和居民需求的满足的跨部门性特征日益明显。这种需求的结构变化需要供给的结构性调整,但现实是供给结构的变化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客观上使得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多的任务。
(四)社区干部能力不足,工作疲于应付。当前,社区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而社区干部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脱节,他们严重缺乏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习惯于“当超级保姆”,不懂得团队协作,不懂得助人自助,不懂得激发居民参与,不懂得发现居民领袖,不懂得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不懂得开发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加重了社区干部“人累心也累”的痛苦体验,难以享受“快乐公益”,“抱怨多、满意少、压力大”成为常态。
(五)社区组织结构失衡,治理主体单一。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严重不足,存在总量少、结构失衡问题。目前,全省平均每个社区约有6个社会组织,主要是自娱自乐的兴趣类组织,志愿服务、公众参与及专业服务等组织都比较稀少。由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区居委会过多地承接了政府延伸下来、企业转移出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生出来的各种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政府部门向社区居委会转嫁负担提供了借口。另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还在倡导和探索之中,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不畅,也加重了社区工作负担。
(六)基层群众意识淡薄,不正之风蔓延。一些部门和单位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推进工作进社区不是到社区为群众服务,而是热衷于设机构、挂牌子、摆桌子;有的部门主观意识较强,不顾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实际,对社区工作指手画脚,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要求;也有的部门本位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较重,一味强调本部门工作在社区的“痕迹”,这些都导致社区干部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有些部门和单位也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把本该自己做的事情交给社区组织去做,把责任和风险也转嫁给社区组织,既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也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
四、为社区减负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一些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通过实行准入制度、建立政社互动机制等措施进行专项整治,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年3月以来,xx市委、市政府出台9条硬性措施为社区减负,取得一定成效,也遇到不少阻力。实践经验和教训证明,治理社区工作负担不能就减负而减负,需要以治理社区负担为契机,以构建社区治理格局为突破口,以提升社区工作效能为目标,站在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开展协调行动,实施综合治理。具体思路和对策是:
(一)理顺基层管理体制,厘清政社权责。在政府层面,要按照“大部制”的思路,对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形成一条线对下,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确立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机构的性质、职能,确保政府自身的本职工作能做到位、做好。在社区层面,要理顺组织之间以及与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职能清晰、关系顺畅、责任明确的社区组织体系。其次,要划清基层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的责权边界,实现“政社分开”,推进“政社互动”。在此基础上,建立诸如 “准入制”等相应的制度,禁止政府向居委会转嫁行政事务性工作,赋予居委会拒绝承担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权利,促使政府依法行政,保证居委会依法自治,建立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协商合作机制,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新配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权力,将现在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本应属于社区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居委会在本区域范围内成为治理主体。与此同时,推进政府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向基层推卸责任,向社区转嫁负担。总结推广xx市的做法,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取消社区承担的不合理的工作任务,取消面向社区开展的与居民利益无关的创建达标评比活动,取消各级各部门要求在社区设立的组织机构,取消社区不必要的工作台帐,取消社区不合理的证明盖章事项,还社区一片净土。
(三)培育发展社区组织,激发社会活力。要大力实施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工程,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力度,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服务组织,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社区服务专业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同时,要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培育发展社工服务组织,着力做好流动人口、老年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社工服务,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另外,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完成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任务,使社区居委会也从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要根据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针对社区工作的特殊需求,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扩大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使优秀的人才被吸引到社区工作岗位上来。要建立规范化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机制,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重点是培训专业社会工作基层理论知识,训练他们的专业社会工作能力,转变他们的工作思路,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要建立和完善与社区工作者实际工作相匹配的薪酬保障机制、表彰激励机制,激发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使社区工作岗位留得住人才,保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
(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改进工作手段。信息化工作之所以成为社区重要负担之一,主要是因为延伸到社区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太多,而且互不兼容。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上至下,对延伸到社区的各种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清理,按照共享、高效的原则,对这些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立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事务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完成,资源共享,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六)创新社区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对社区工作负担进行系统治理需要整体性的制度和持续性的机制。为保证社区负担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应建立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协调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向社区组织转嫁任务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和服务外包、公益创投、公益采购等机制,建立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公益事业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居委会民主评议政府部门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民主协商的制度和机制。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篇3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我县城市化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街道社区各项工作上台阶,创特色、争一流。我办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走访、征求建议和意见、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听取驻区单位和居民不同意见。调研期间共走访驻区单位12个,居民50户74人,开会讨论4次,外出参观学习2次。在此基础上,本人经过认真梳理、总结,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市街道办成立于xx年8月,正式开展工作于xx年4月,现有干部职工50人。
街道办位于xx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区界限北至xx村(xx村与xxx火车桥之间有25户100多人,计划生育工作属街道办管理,但社区其它工作又不属于街道办管理);南至xx桥、xx大桥;东至xx烟草公司后墙,;西至xx及xx沟;辖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6554,总人口23391人,其中农民594户2507人,居民4182户15307人,流动人口1778户5577人;辖区划分为12个小区,分别由12个牵头单位协助管理。街道办辖南关、北关两个社区居委会,指导下寺湾、道镇两个基层社区居委会,内设计生站、人武部、民政站、司法所、综治办等工作机构,承载着辖区内的党建、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化、科技、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党管武装等多项职能。
二、近年来社区工作运行情况
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街道办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辛勤工作,办事处现有15间办公用房,一大间集体办公用房和一间会议室,办公设备基本维持正常办公运转。南关居委现有办公用房7间,会议室1间,建有社区支部办公室、警务室、计生卫生服务站、低保工作站,但距一个标准社区“四室三站一场”还相差甚远。北关居委现在租房办公,xx年10月份由政府划拔了办公场所,目前办公场所的维修工作全面展开。
2、整合资源,合理划分社区街道办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规定,与民政局一同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明确、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2个社区居委会(xx社区、xx社区),12个居民小区(xx)。
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街道办共有50名在职干部职工,由于年龄、文化结构的参差不齐,加之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缺乏社区工作经验,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办事处狠抓干部自身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促进的工作方针,组织全体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开拓了视野,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4、社区各项功能逐步趋向完善社区的功能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居民,充当城市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办根据工作实践,逐步探索理清了以县委政府领导,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全面完善社区各项功能,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保障等机制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基本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了“平安社区”、“文明和谐小区”系列创建活动。强化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极大的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了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合疗、卫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区旧貌得到改变,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快速发展。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篇4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点,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城市各项工作的落脚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对做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进一步增强文明社区创建意识,加大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我区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大力协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抓载体,文明社区创建内容不断丰富
1、举办“龙津文明风•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2007年3月23日东城街道办事处在街心广场拉开了我区首个“激情广场大家唱”的序幕;2008年3月份西城街道在西安社区广场启动了全区第二个激情广场——“龙津文明风•激情广场大家乐”,参与的市民每晚达500人以上,激情广场还结合当前形势和中心工作,举行了“‘迎、讲、树’共同行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先行先试’——东城专场”等各类的大型活动20多场次,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2008年7月份,在东风社区建成我区第三个激情广场——“东城社区文明风”马头宫激情广场。在马头宫内还设立了“知荣明耻、廉政文化、精神文明、科普宣传、计生卫生”等六块大型宣传板块。
2、开辟《龙津社区文明风》电视专栏。2008年初,区委文明办与龙岩电视台联合在《百姓视点》栏目中开辟了《社区文明风》电视专题栏目,每周播一期,把发生在社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先进事迹和不文明现象,通过电视专栏反映出来。同时,将全年56期的播出稿件汇编成“龙津文明风系列丛书——《百姓故事》”,发放到市民手中,以此弘扬社会新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创办“龙津文明风爱心超市”。 东城街道社兴社区于2007年3月创办了首家“龙津文明风爱心超市”。2008年,中城街道、西城街道依托米兰春天也相继建立了“爱心超市”,有效地把社会零散的慈善资源整合到“爱心超市”这个平台上来。在媒体的广为宣传下,党员干部、社会各界及居民积极参与,掀起了献爱心捐物品的热潮。
4、开办“龙津文明风绿色网吧”。东城街道开办的“小太阳绿色网吧”,主要面向社区6-15岁的未成年人开放,采取会员制,聘请有关课外辅导员予以指导,并在网络终端安装了封堵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绿色网吧”营运以来,开展了网上读书、网上智力竞赛、绘画等活动,并聘请相关专业老师为孩子们上课,有效地引导和熏陶社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成为一所真正属于未成年人的精神家园。
(二)创特色,主题社区创建格局基本形成
“一区一重点、一区一特色”是我区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思路。在把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环保、涉台教育“六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的同时,我区开展了创建“主题社区”活动。
1、创建“温馨型社区”。东城街道在“社区1+1互助活动”(即社区居委会之间结对互助、党员干部与困难居民结对互助、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结对互助、辖区单位之间结对互助)的基础上,以“亲民情、排民难、解民忧”为宗旨,开展“关爱弱者,情暖社区”阳光工程活动,组织辖区文明单位与30个下岗职工结对帮扶,创建“温馨社区”。
2、创建“学习型社区”。南城街道根据辖区内公德馆、图书馆、文化宫等教育、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以“学习型社区”为主题,命名一批学习型基地,建设兴晖社区文明画廊等教育阵地,创建“姐妹书屋”等学习型组织,举办一系列的理论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努力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3、创建“诚信型社区”。中城街道根据辖区商贸活动活跃、市场商店多、消费者集中这一特点,以“诚信社区”为主题,重点建设诚信商店,诚信单位,诚信市民三大诚信体系,联合工商局,着力开展“3.15”维权活动,以讲座、知识竞赛、演讲等形式,增强信用观念,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诚信形象。
4、创建“文化型社区”。西城街道依托辖区内各类场馆,体育中心、闽西文化艺术中心、人民广场各类社区的活动场所,以“文化社区”为主题,以“健康生活每一天”为理念,组建社区文体队伍、业余剧团,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庭院文化等文体活动。并组织召开“企业文化创新”理论研讨会,探讨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我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进程相比,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相比,与先进城市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社区职能不清晰,“重心下移”成了“任务下达”。社区居委会本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无形之中都把社区居委会当成自己的“腿”来驱使。“上面千条线,下穿一根针”,由部门下放到社区居委会的事十分繁杂,如禁毒、防盗、防火、治安巡逻、民事调解等都是社区居委会日常所要做的。据调查,有的社区内挂的牌子多达20多个。最为头痛的是名目繁杂的报表、台帐。有的一项工作要建几本台帐,有的一件事要在几种台帐上重复登记,有的项目繁琐难以统计,居委会有时只好采取“糊”的办法,用形式主义应付官僚主义。许多部门的工作任务下达社区居委会,工作力量和相应的经费却没下去,“重心下移”成了任务下达。
(二)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低、办公经费少,没有精力,也无积极性来创建文明社区。目前,新罗区各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是根据省财政厅的规定每年下拨补助5000人以上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1万元,5000人以下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8000元,而绝大部分社区每年的电话费就要5000元左右,还要支付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的费用,办公费就所剩无几了,其他如宣传、订报等都靠工作人员自己解决。由于经费短缺,根本无法支付正常办公费用,各种社区服务设施、办公用品无法购买,各种福利活动和文化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也明显偏低,社区居委会主干每人每月享受财政性生活补贴为700元,一般委员每人每月享受财政性生活补贴为500元。因为太低的生活报酬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太少的办公经费也无法应付日常工作开支,所以各居委会为补充报酬与经费不足,普遍搞经济、创收入,难以专心致志地管理社区,服务居民。
(三)阵地建设薄弱,活动场所不足,制约社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不断扩大,社区服务对象不断增多,社区管理服务压力逐年增加,社区服务用房尤其是社区办公场所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社区“无址办公”普遍存在。目前,新罗区现有45个社区居委会,但因历史原因和所处地域不同,45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的情况也有很大区别。达不到省定社区办公用房标准的有12个社区居委会,其中6个无办公场所,6个系办公场所面积达不到省定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大部分社区办公场所狭小,文化娱乐、市民教育等无法开展。
(四)社区资源共享无法实现,单位无积极性。各街道社区都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资源的现象,社区资源共享较困难,导致社区文化活动开展难度加大。辖区内的企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文化站、室、场,行政隶属方面的不同和资金投入的多元性,造成了社区无支配权,一些场馆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但有些单位以安全、设施维修经费开支大等为由,拒绝资源共享,缺乏共享共建的意识。
(五)文明社区的创建意识越来越淡化。大部分由村改居的社区居委会,虽然资金较充裕,但农村观念浓重,社区意识不强,“城中村”现象比比皆是,有些居委会更注重打造创建文明村、中国特色村,不愿创建文明社区。而由纯居民组成的社区居委会,苦于没有财力,经费不足,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更无创建积极性。此外,被计生、综治一票否决的社区越来越多,如在第十届省级文明社区评选中,我区推荐4个社区表彰,结果北龙社区、北门社区、红梅小区等三个社区被市计生局否决,社区的计生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文明社区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创建的积极性越来越淡化。目前,我区省级以上的文明社区寥寥无几。
(一)加大投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把社区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搭建社区为民服务平台。在解决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时一定要有前瞻性,力求5--10年不落后。其次,积极与社会建设项目相结合,采取政府优惠一点、财政投入一点、开发商赞助一点、部门集资一点等多元投资的办法,加快社区硬件建设。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改造同步进行,有效解决社区办公条件和居民活动场所,使社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开拓创新,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将原社区工作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中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工作岗位上来;二是选调优秀干部到社区任职。也可采取公选的办法,把那些有志社区事业的优秀机关干部调配到社区任党支部书记,工资待遇可保留在原单位不动,让他们在最基层锻炼成长,这样既能解决社区人手少的问题,又能培养一批干部。 三是加大社区干部培训力度。建议制定《社区干部职业化实施方案》、《社区干部培训规划》、《社区干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集中培训、分期轮训和经验交流,不单纯传授一些理论知识,而是要把目标定位在提高素质和工作水平上,注重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最新颁布的相关政策、社区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社区领导力发展等等。
(三)完善机制,落实社区建设经费。近几年来,我区社区建设经费有限,制约了社区的发展。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将社区建设资金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做到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长,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广泛吸收社区资金和民间资金发展社区建设事业;二是各级政府的计划、财政、建设、劳动等部门要将社区建设基础设施的立项、资金、用地、劳动力等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优先解决;三是各级党政领导都要重视和支持社区居委会工作,关心居委会干部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工资、医疗、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各种社会福利待遇问题。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篇5
今年以来,社区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为民服务作用,突出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走访入户,拉近居民群众的距离。为创立和谐社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办事处、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辖区单位及广大居民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工作人员团结一致,认真做事,较好的完成了鹿楼办事处、行政及上级有关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年社区总体稳定,各方面工作呈现出规范、有序、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现就20xx年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围绕“五个基本”建设为内涵,扎实开展党建工作。
1、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和党性观念。社区党组织根据鹿楼街道办事处的安排,于每月25日召开总支委员和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安排部署各支部开展全体党员培训、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民主测评并要求邀请部分居民小组长参会,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
2、培养和发展新党员。党总支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认真做好了培养、发展、纳新工作,增强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
3、开展基本活动,彰显党组织活力和凝聚力。建立了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党员干部为主体、面向全体居民的综合性服务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题,组织党员开展实践活动。根据党员个人特长、本事,成立了服务工作队:党员宣传教育群众工作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队、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队、唐风花矛盾调解工作队。
工作队成立以来,各队工作积极开展。在活动中每个支部直接亮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红旗,展示着为居民服务的形象。唐风花矛盾调解工作队为了一方平安和谐,时刻关注不稳定隐患,对每件矛盾纠纷做到言之以情、劝之以理,不厌其烦地做好疏导工作,避免了恶性的事件的发生,先后调解各类纠纷多起。
二、以全力维护社区和谐和社会稳定为目标,切实抓好综合治理工作。
1、调整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社区治保委员会,组建了唐风花金牌调解室。深入开展以“防激化”为重点的人民调解工作,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做好申诉、信访等合法解决纠纷方法的宣传工作,使群众能够了解、掌握和选择正确的诉求表达方式,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上访、进京上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社区在今年共理解居民纠纷多起,其中邻里纠纷14起,家庭纠纷1起,其他纠纷3起。成功调解18起,调解排查率100%,调成率100%。
2、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制定社会稳定工作预案,安排好值班工作,确保辖区在“三节两会”期间无重大事件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3、加强社区唐风花金牌调解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调解室在民事调解、化解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4、认真抓好重口帮教工作。目前社区安排矫正人员,建立“七类”人员管理台帐,定期走访。
5、完成户口整顿和流动人员、外来人员、18岁以下无业青少年清查工作。认真抓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6、我社区积极宣传发动,张贴标语、挂横幅,对青年进行国防教育,激发参军热情,输送优秀合格青年应征入伍。
三、以关注服务民生为根本宗旨,努力做好民政低保、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工作。
1、社区救助制度落到实处。社区干部细致了解民情,对特困户经常关心,并上门慰问,实施医疗救助。
2、城镇低保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社区居委会经过各种渠道来宣传国家的城市居民低保政策,建有固定的低保政策宣传栏,宣传低保政策,及时掌握低保对象的信息,坚持全程实行民主评议和公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政策。
3、劳动保障工作力度加大。社区努力拓宽就业渠道,解决部分居民的再就业。今年以来,共安排“4050”人员就业43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0人,免费职业介绍312人。
4、城镇医保全面推进。积极宣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发动居民参加城镇医保,社区工作人员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前往辖区大力宣传,今年参保人数700多人,已按照办事处的要求完成参保任务。
5、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社区针对目前居民十分关注的计生新政策,采取积极宣传,组织培训学习,认真抓好落实。目前各项扶助及奖励政策均一一落实到位。
四、以统筹兼顾,出色完成其他社会性事务工作。
以创立国家礼貌城市为契机,扎实开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一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在辖区内大力宣传,悬挂横幅,并多次发放礼貌创立宣传资料,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落实门前三包职责制,确保门前环境卫生。社区与辖区内临街的单位、门店、住户签订环境卫生管理职责书。
三是积极开展小巷清扫保洁活动。集中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成立固定的清扫保洁人员6人安排到辖区的各个家属院,并对每条巷道职责到人。每周末组织人员集中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清理清运垃圾死角多处,清理垃圾180余车。经过整治,辖区内居住环境大为改观,居民反映良好。为提升城市品位和社区生活环境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总的来讲,今年社区各方面的工作都有较大程度的加强,社区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但与鹿楼街道办事处、行政和广大居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此刻:
一是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社区组织协调本事亟待加强;
三是社区财力薄弱,为居民办实事的本事受到必须的限制。
五、明年打算
明年我们将在鹿楼街道办事处、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重点加强社区党的建设、自治建设、队伍建设和实事办理,完善提高各部门业务工作本事和服务居民的水平,使社区各方面的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