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条理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和要求,减少学习的迷茫和困惑,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师:从这么多图形中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对三角形并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吧。(学生画三角形)
(2)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比、评价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3)师: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谁说的更准确呢?别着急,老师先请大家帮个忙,判断老师邀请来的图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吗?(出示下面图形)
(4)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汇报预设:图①不是,因为它有四条边。图②不是,因为有一条边弯曲了,不是线段;图③不是,因为没有封闭起来;图④不是,有一条线段多出一部分了;图⑤是三角形;
(5)师: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讨论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2.自学课本,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在自己画的三角形里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3.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字母,起个名字。
三、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订校服。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课件出示
3.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1)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三角形的高。指名学生板演,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2)尝试在三角形上画出另外两条高。讨论:三角形有几组高和底?
(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4.巩固练习
师: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三角形,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教师选出几幅作品让学生集体评价。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画直角三角形的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生活,寻找三角形的特性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
2.游戏激趣,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游戏: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哪种图形更牢固?(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解决问题 ,应用三角形的特性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1.填空谁最棒。
(1)由三条线段( )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 )条高、( )条底。
(3)三角形具有( )性。
2. 思维大比拼。
小白兔和小猴子都用篱笆围了一个菜园,谁的方法更牢固些?为什么?
五、总结评价,回顾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具有稳定性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在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人口问题,使学生认识世界城市化现状和城市问题。
2.通过人口问题和城市问题的表现与成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本节内容进行正确的人口观、人地协调论的思想教育。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难点是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用具
自制教学投影片:
①“苦难的母亲”
②人口问题及城市问题的表现
③城市人口柱状图及表格
④“主要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图表。
教学提纲
第二节世界的人口问题
一、人地关系与人口问题
1.人地关系
2.人口问题的产生
3.人口问题的表现
①资源紧张
②环境恶化
③生活条件等不易改善……
4.解决人口问题的能策
二、城市与城市问题
1.城市化
2.世界城市化现状
3.城市问题
4.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教师总结]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越来越快,有人称我们进入了“人口问题爆炸”的时代。地球大小是有限的,地球上的物质也是有限的,地球物质也是有限的,不断快速增长的人口会带来哪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讲述的世界人口问题。
第二节世界的人口问题(板书)
一、人地关系与人口问题
“人”是指人类,“地”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即人周围的自然界。人类自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自然地理环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提问]人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关系?(人类要从自然界取各种物质,也要把消耗后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
[教师总结]如果自然界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人类排放的废弃物也没有给自然界带来不良的后果,不改变原有的环境质量。这时,我们说人地关系是协调的。如果因人口增长过快,打破了人地的协调关系,势必要产生许多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统称为人口问题。
2.人口问题的产生(板书)
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资源不协调。(板书)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哪些人口问题?(学生可广泛列举。)
[教师总结]
3.人口问题的表现(板书)
①资源紧张:粮食短缺,各种资源不能满足需要。
②环境恶化: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沙漠化、噪声污染等。
③生活条件不易改善: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人均占有的绿地少,教育医疗条件差等。
[展示投影片]“苦难的母亲”(教材第86页)。
[提问]请同学看漫画“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什么?①反映的是地球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饥饿、战争和贫困等。②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是没有做到有计划地生育。)
[展示投影片]人口问题的表现。
[提问]根据投影片,说明人口问题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乱砍滥伐导致沙漠化;②大气污染;③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和土质退化……)
[提问]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许多人口问题,那么人口长期停止增长或减少会不会也带来人口问题呢?会带来哪些问题呢?(也会带来问题。例如:劳力短缺,老年人增多,也现社会的老龄化并引起社会问题等等。)
4.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提问]人口增长过快或减少都将带来人口问题。怎样才能使人口增长比较合适呢?(①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②提高人口素质,使人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的人口问题是世界范围的。实际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例如,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就更为突出。如果再比较城市与乡村,那么由于城市人口更为集中,所以许多严重的人口问题又多发生在城市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和城市人口也将不断增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城市化及城市问题。
二、城市化及城市问题(板书)
1.城市化(板书)
[提问讲述]请比较一下,城市与农村有什么区别?
比较城市与农村的区别要从人口密度、就业性质、生活条件、教育医疗条件等方面进行。
城市化过程就是由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一般表现为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
[提问]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经济水平提高后,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人们主动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及生活、教育、医疗等条件。)
[教师讲述]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通常在发达国家里城市人口比重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则较小。
[展示投影片]世界城市人口比重柱状图。
[提问]从1900年至今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增长速度,城市化进行越来越快,)
[展示投影片]“主要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图。
[练习]请读出美国、澳大利亚、埃及、中国、尼日利亚的城市人口比重。
[提问]根据以上两个图表,你能说明世界城市化的现状吗?(待学生观察思考后,在教师引导下得出以下特点)
2.世界城市化现状(板书)
①世界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发达国家较高,一般大于70%,发展中国家较低,只有30%多一点。
②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大,速度快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③世界上的大城市越来越多
④城市化的重点在发展中国家。
[展示投影片]“各种城市问题的表现”图。
[提问]由于城市人口过多会引起哪些城市问题?(由学生回答,教题归纳总结,写出下列板书。)
3.城市问题: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垃圾过多、噪声污染等。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解决城市问题有哪些办法?
4.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
[教师总结]
①限制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
②加强城市管理。
布置作业
请你写一篇题为《我国的人口问题》的短文。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展示问题:
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顺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师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提出问题。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3、出示例题:“体积单位的改写”
4、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题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2题。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4-55:有趣的测量。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p10—p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我们生活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使学生准确的分辨左、右两个位置。
2、意识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
教学准备:
教材配套光碟及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上、下。
1、(上课之前,老师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课前准备)刚才老师检查了一下,我发现××、××等小朋友的课前准备做得非常好,现在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的书和文具盒是怎样摆放的?
生:文具盒在书的上面,书在文具盒的下面。
2、你们都是这样做的吗?真能干!现在请你们根据教室里物品的摆放情况,用上面、或下面说一句话。
3、想一想,摆一摆:
把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上面,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把本子摆在书的下面。
想一想,什么东西在最上面?什么东西在最下面?你能试着摆一摆吗?
二、认识前、后、左、右。
1、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按要求打手势。
如:上、下、前、后、左、右。
2、真不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同学分别是谁?
指名介绍——同桌互相介绍。
3、坐在一起的几个小朋友,你们都互相认识了吗?现在请你们向后转,再介绍一下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同学,好吗?你们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站一站。
(1)学生a在学生b前面,学生c在学生b后面。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学生a在学生b左边,学生c在学生b右边。谁在最左边?谁在最右边?
5、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呀,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总结:
(1)上下、前后、左右这六个方向,会用这六个方位词进行说话。
(2)知道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必须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或谁在谁的下面。”
这些知识你们是否都学会了呢?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做有关练习题好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13第3题。(出示课件)
瞧,小明的玩具柜上摆了一些什么东西呀?
你看到小飞机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东西呢?你还能怎么说呢?
那小熊猫的四周又摆放了哪些玩具呢?
说得真棒!那电话、小兔子、小汽车等等,它们的四周又摆放了什么玩具呢?
2、教材p13第4题。(出示课件)
这是一个小朋友在海边拍摄的照片,现在就请四个小朋友一组观察这张图画,你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吗。比比哪个组说得最好,说得最多。
3、教材p13第5题。
下课铃响了,我们都要到操场上进行课间活动,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上下楼梯时应该怎么走呀?(靠右走。)为什么呢?
(出示课件)小朋友们看,那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他们中间谁走错了呢?(小红)
如果只有小红走对了,我们应该怎样规定?这样规定好吗?为什么?
4、下课出教室游戏:
老师站在教室的中间(二大组的第三、四座的位置)
师:我左边的小朋友出教室;
我前面的小朋友出教室;
我后边的小朋友出教室;等等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概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xx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巩固练习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设计说明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法试商,另一种是用“五入”法试商。对于学生来说,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是一个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方面:
1、先复习旧知,通过判断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求近似数的练习,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在探究新知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从中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并引出84÷21,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20来试商。因为被除数和除数相对较小,所以很多学生很自然会想到直接试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有准备题的铺垫,会把21看作20来试商。接着通过练习题巩固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197÷28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30来试商。这道题既是第一次出现用“五入”法试商,又需要调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针对此种情况,在此处设计讨论交流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既让学生掌握了试商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出示课件)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26280×()<453
70×()<49250×()<304
2、说一说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哪个整十数。
21接近()53接近()
88接近()39接近()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新课有直接联系的旧知识,为本节课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作铺垫。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用“四舍”法试商。
(1)(课件出示教材76页例3情境图)文化用品商店购进了一些商品,看一看,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信息,自由提问题,自主解决)
(2)出示问题,明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①出示问题(1):一个笔袋21元,84元可以买多少个?
②理解题意,列出算式:84÷21。
(3)探究试商方法。
①观察,发现不同。
请仔细观察,此题与上一节课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不是整十数)
②尝试计算。
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③交流汇报。
谁愿意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根据巡视情况指名进行展示)
师小结:这道题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了它们的商。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商几,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明确可以试除,也就是试商)
(4)小组合作探究,经历试商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来探究如何进行试商。请大家思考:把21看作几试商?怎样试?
(学生思考后汇报:除数21接近20,把它看作20,4个20是80,接近84又小于84,所以商4。把4与21相乘,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
师说明: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要判断“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 通过交流争辩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教具准备】
大圆(锅子)一个,小圆(烙饼)9个,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两位学生一份学具,包括一个大圆与九个小圆,实验记录单四份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1、直接出示(锅和饼):这是什么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能做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烙饼问题 (板书:烙饼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1)生:猜想
(2)师:到底能不能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意,请问:
两面各需要3分钟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一个饼要几分钟
一次只能放两个饼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两个饼要几分钟
(3)如果烙熟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为什么是6分钟 (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
(4)如果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23=6(分)中23各指什么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
(因为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
2、探究分组烙
(1)那4张饼怎么烙 (43=12(分)中的4指什么 )
(2)介绍分组烙法
(3)6张,8张,10张怎么烙 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4)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3、探究轮流烙
(1)师:如果烙3张饼,怎样烙最省时呢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烙一烙
1)请同学们静静的想一想,你打算怎么烙,用了几分钟,它是最少时间吗
2)有了想法后,先独自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动手烙一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烙的过程轻轻的说过同桌听。
师:想一想,我怎么向同学汇报,能让大家听的明白一些。
(3)反馈交流:指名生回答:
生1: 2张+1张,6分+6分=12分(让一生板演)
生2:口述板演:③②3分钟②拿掉
③①3分钟③好了
①②3分钟①②也好了
师:谁听明白了 指名生3再一次板演。师指导口述过程。
(4)同桌合作,动手用学具烙一烙
请每位同学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烙一烙,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样烙是不是9分钟
(5)师:请同学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烙法2就来得省时间呢
①请每个同学静静地想一想,把两种方法对比一下,为什么 (独立思考)
②汇报。根据生的汇报师小结:
烙法1第二次的时候只放1张饼,太浪费了。烙法2每次都是两张饼在同时烙,不浪费。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6)给烙法2取名字
师:烙法2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奥秘,你能给她取个名字吗 (交替烙,轮流烙)
4,探究分组烙+轮流烙
(1)假如烙5张饼,怎样烙最省时间 谁来介绍一下方法
(2)介绍分组烙+轮流烙法
(3)现在你会解决了吗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4)烙7张呢 9张呢 11张呢 怎样烙最省时间
a、同桌合作烙一烙,并完成把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b、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你怎么这么快就想出来了,有什么好方法吗 )
(5)那烙12个饼采用什么烙法省时呢,为什么
(6)那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分组烙省时,什么情况下两种方法结合省时
三、发展时间
1、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烙3个饼,两面各需要烙3分钟,烙熟6个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2、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煎2条鱼,两面各需要煎5分钟,煎熟3条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四、课堂总结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说什么
教学反思: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给学生留下点什么 我认为饼如何烙最优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固然重要,但这只是知识技能的范畴,我不想仅停留在就知识教知识的层面上,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才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发展最重要的东西。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 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