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异的体会是能给人带来深刻的影响的,心得体会是指把实践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书写下来的应用文体,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教育笔记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教育笔记心得体会篇1
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交??
实录:
娃娃家里,婷婷和晔晔一边拉扯着“娃娃”的衣服,一边在争吵。只见婷婷和晔晔两人都紧紧的拉扯着“娃娃”,互不相让。看到我来了以后,婷婷说:“老师,这个娃娃是我先拿的,我是娃娃家的妈妈。”晔晔也不甘示弱:“老师,我也要做娃娃的妈妈。”
这时,我接过了她们手里的娃娃,抱在怀里,“娃娃乖,不哭了。看,你们把娃娃弄哭了。”
看着他们沮丧的眼神,我说:“刚才娃娃悄悄地告诉老师,说你们两个她都喜欢,所以想让你们两个一起做她的妈妈,你们愿意吗?”
师:“娃娃又说了,你们两位妈妈以后再也不要吵架了,好吗?”
分析: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习惯独享玩具,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家人都非常宠爱他,放任他,迁就他,因此,他们没有与他人协商的意识和经验,互相之间很容易为了某种共同的需求而发生矛盾。这时,教师如果只留下一个“妈妈”,那么另一个幼儿的情绪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两个“妈妈”的出现,不但满足了幼儿各自的心理需求,游戏愿望,也消除了矛盾,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交往。
结论:
?纲要》认为“发展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创设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语言能力在交往中得到发展。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避开教师的“监护”,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出于游戏的需要,幼儿必须以角色的身份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扮演妈妈的幼儿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会提出抗议:“妈妈说话是很轻的,不是你这样的。”于是,“妈妈”或会与之辩白:“我是假妈妈。”或改变自己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温柔地说话,体贴地照顾孩子,并友好地与周围人交往,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自然地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监护”中抽身,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大班教育笔记心得体会篇2
老师的“小脾气”
因为场地限制,只有到底楼场地上才能玩大型玩具。从三楼走到底楼,在成年人看来不值一提,但对于我们的宝宝来说可是一个考验。上下楼时总是不能安静,还有抢路的,这样既影响了别人,又形成了不安全隐患。
这不,今天又要玩大型玩具了。出发前我已交代好注意事项:站队时必须闭上嘴巴,上、下楼梯扶好扶手,看好前面的小朋友,不许抢路;如果有人吵闹,我们就都回教室,谁也别玩了。孩子们都一口答应:“能做到。”
刚开始不错,当我把队伍带到二楼时,我听到了伟伟的声音,本来不想管了,因为声音不大。后来我又听到小宇的声音,他小声的对伟伟说:“别说话,要不老师不让玩了,快闭嘴。”可是伟伟呢?越说越起劲。这时我感觉伟伟有些过分:有小朋友给你提示,你还说话。即然这样不如狠下心,说到做到。
这时已经快到底楼了,我转过身说:“今天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做得不错,闭上嘴巴站好队出来玩。但是,刚才上楼时,我听到两个小朋友在说话。所以,今天我们不玩了,回去。”说着,我头也不回的带着队伍重新上楼。这时,我就感觉到孩子们的不情愿啊,慢腾腾的,还有小声“哼……嗯……”的声音。其实我的目的不是不让孩子们玩,而是近期他们太浮躁,想找个机会整治一下,看来目的达到了,找个台阶让双方都高兴一下吧。等孩子们都上来站好队,我问:“你们到底想不想玩啊?”“想!”震耳欲聋的声音吓我一跳。“那好,你们能闭上嘴巴吗?”我装着无所谓的样子问,“好吧,看看这次你们是不是真的想玩。”说着我带队又开始下楼。
这一次真的很安静,从三楼到一楼,你只能听到脚步声,没有出现任何杂音。看来,老师偶尔发点小脾气,还是可以的!
大班教育笔记心得体会篇3
背景:
我们樱桃班孩子进入大班以来对一些科学知识、童话故事等特别感兴趣,常常带着自己心爱的图书到班上来与同伴分享。好的图书蕴含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其中也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与经验。孩子们在阅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拓展思考的空间,学习表达与交往。阅读图书不仅能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同时也能积极促进幼儿的空间想象、逻辑分析、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组织开展了“我们的朋友—图书”的小小主题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展,班里的图书多了,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每次看见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书本内容的情形时,我常常会想,也许未来的作家、科学家、音乐家、发明家就在他们中间!
实录:
几天后,我带着孩子一起参观了万达书城,回来以后,我发现孩子们整理图书时,渐渐有了分类摆放的意识,他们会边整理边议论:相同种类的书可以放在一起;大的挨着大的,小的挨着小的,不大不小的挨着不大不小的。孩子们说得多好啊!为什么不给点空间让他们充分实践一下呢?“樱桃小书城”就这样悄然而生了。
我和孩子们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图书的整理与摆放。孩子们很快乐地在寻找着不同的图书,有意识地将同一种类的图书放在了一堆里,他们相互询问着:“我这里都是《娃娃画报》,你那里有吗?” “哈哈,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我这里。” “你这本书好多字啊,是识字书。” “我这边都是故事书。” 通过整理他们发现,我班的图书大致有三大类:幼儿画报类、知识类、童话故事。
从整理图书这个环节中就可以看出,孩子对图书的分类还是比较清晰的,在孩子们的相互询问中,首先,我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是很快乐的,他们很乐意做这件事情,他们对这个活动是感兴趣,这一点非常重要。其次,孩子们在整理的图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图书分类的意识,积累了分类的经验。
图书整理好了,有孩子问:“老师,我们可以把它们摆在书柜里了吧?”我说:“可以啊,可是我们应该怎么摆呢?” 稼稼说:“一样的就摆在一起啊” 文文抢着说:“书架每一格可以放一种。”
图书已经摆放好,我又问:“樱桃小书城可以开放了?”“书城是否仅仅有书就行了呢?” 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又讨论起来,回忆起自己去万达书城的经历,因为,我觉得通过讨论得出的认知,会比教师直接告诉孩子更为深刻。其实,孩子都知道书店有带胸牌的叔叔和阿姨,可是,很少去关注他们是干什么的,也很少有人告诉孩子他们是管理员。“那么多人去书城买书、看书,翻来翻去的,为什么书还是排列得那么整齐呢?”我的话将孩子们置身于问题之中,引发了孩子自己去讨论、发现和认识,每个孩子都主动参与进来。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结果,我又问道:“谁在整理?”“专门整理书的人叫什么?”“除了整理书以为,管理员还做些什么事情?”问题一层层的递进、深入,引起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共鸣。孩子们在相互经验交流、讨论中知道了书城里的书是需要管理的,初步了解了管理员的职能与作用。
小书城第一次开放了,我们的小小图书管理员在做什么呢?我在一旁观察到他们有时在整理书,有时很耐心地帮助小朋友找书,还给小朋友推荐图书呢?挺称职的。
反思:
活动开展到这里,我真的有很深刻的感触,开设小书城,首先,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更多的孩子能够来小书城看书,引起进一步阅读图书的兴趣。其次,就是发动孩子们自己来开办小书城、整理小书城、管理小书城,对孩子协调、管理能力和责任感进行挑战。
活动虽然开展得很顺利,但也有需改进之处:
1、在整个活动中,孩子外出体验图书馆、书城氛围的次数可多些,相信孩子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在参观过程中,可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有难度的问题拍成照片,甚至可采访、录象。
2、 游戏开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引导方法,刚开始激发兴趣更为重要,后阶段可采取制定值日表,轮流值日的方法,那么图管理员就能很有规律、很有秩序地去书城值日,同时也能促进责任意识。
教师在主题活动开展中要关注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热点,并适当引导和支持,为幼儿提供积累生活经验的机会,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时间、自由和自主的权利,促进孩子的发展。樱桃小书城成功的体验,给了我很大启发,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自信、敢想、敢言的态度,真的很令人欣喜。孩子策划、协调、管理能力在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感兴趣、乐意去参与、也很有意义。
大班教育笔记心得体会篇4
让幼儿担当“管理员”
案例提出的背景:
幼儿时期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重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现在的早期教育大都倾向于智力教育,往往会忽略道德品质,社会性能力,意识品质,规则养成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很多幼儿就表现出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受拘束,不能很好的合作;上课坐不住、爱插嘴;游戏时随意扔玩具;午睡时玩鞋子、拉别人的被子等等;有时甚至会无法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易争吵,发生攻击性行为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淡薄。3——6岁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因为良好的规则意识会让幼儿受益终生,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至关重要。
案例实施的方法及过程:
幼儿阶段的幼儿坚持性、自觉性、自制力等都处于发展阶段,不可能像我们成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时就需要我们老师的不断督促与帮助。在幼儿园里,我们会给幼儿制定一些行为规范的要求与规则,比如日常生活习惯,坐凳子怎样做,上活动课时要怎么样,户外活动时要遵守什么规则,放学时要怎么样等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幼儿会遵守规则要求,有较好的规则意识,但是,不可避免得有个别幼儿规则意识淡薄,不会遵守规则。张家霖小朋友就是一个规则意识比较差的小朋友,每次我们我们区域活动都结束时,他还在意犹未尽地玩,而且玩具扔得到处都是,需要我们提醒好几遍才恋恋不舍得回到座位上,也不会收拾。针对这样情况,我采取了一些小措施。让他当一个“小小管理员”。在一次区域活动开始时,我对张家霖说:“张家霖,今天你来当美工区的小组长,你要监督其他的小朋友不乱说话,不乱跑,不乱扔玩具,如果他们违反了,就暂时不让他们玩,表现好了再让他们玩;而且活动结束时你要把小工具和各种材料收拾好,还要督促慢的小朋友赶快离开美工区,如果你做得好,老师就奖励你一个小红点,好不好?”张家霖很高兴的答应了,因为受到老师的“重用”,他是很自豪的。活动期间,我观察他,发现他很重视他的权利,不再乱扔玩具,活动结束时,他很快的收拾好了玩具,也很快的回到座位上坐好。
收到的效果:
经过几次这样的小办法,我发现我们班不光张家霖小朋友,还有好几个规则意识较差的小朋友都表现得越来越好,规则意识逐渐增强。这个方法需要我们给幼儿一定的权力,让幼儿去担当规则的监督员,并在有人违反规则是做出处罚。这样一来,一些规则意识淡薄的幼儿就会很自觉地遵守规则,并且监督其他小朋友。
注意事项:
规则要简单明了,不能过于复杂;要让幼儿感受到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好处;对违反规则的幼儿惩罚要恰当。
大班教育笔记心得体会篇5
[案例实录]
某天傍晚,我正在教室里替孩子们整理洗澡的衣物,忽然听见浴室里传来一阵震耳的哭叫声,我忙放下手中衣物前往,出乎意料的是这声音竟然出自一向嘻嘻哈哈的杰杰发出来的,而且是如此的凄惨。当我见到他时,杰杰的双眸露出的是一双恐惧无助的眼神。据替他洗澡老师反映:杰杰拒绝洗头,他们“连骗带哄”,也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
杰杰生性活泼,且对寄宿制生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今天的行为确实很为反常。后与家长联系得知,原来杰杰小时候很喜欢水,从小喜欢洗澡。有一次,年轻的母亲独自带着杰杰去浴室洗澡 ,由于照顾不周,水劈头盖脸得冲下来,冲入了孩子的眼睛和鼻腔,孩子大哭不止。从此杰杰看见淋浴就避让三尺,至今在家中还是以仰式洗头为主。
[案例分析]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受着环境的深刻影响,杰杰对洗头的恐惧,是妈妈偶尔一次疏忽造成的后果,只有重新创设一个让杰杰能接受的洗澡环境,才会改变杰杰对洗头的害怕和拒绝。
我们首先和杰杰分析他害怕洗头的原因:妈妈那次因为一个人照顾不过来,而且那时妈妈年纪轻,还不会熟练地帮宝宝洗头,所以水会流到你的眼睛里。幼儿园的老师本领可大了,洗头时不会让水流到眼睛里。随后,让杰杰观摩教师为其他幼儿洗头的情景;询问洗过头的幼儿他们洗头的感受,尝试在教师怀中进行仰式洗头;取干毛巾捂住双眼;学日本人见面90度鞠躬的方式洗头;学习同伴低头直立的姿态洗头等。杰杰渐渐地能接受洗澡了,不再那么怕水了。
为了使杰杰从此不拒绝洗澡,我们再和家长取得共识,介绍相应的教育策略,在家中尝试学校洗澡的渐进方法,建议家长带杰杰去大浴场洗澡、去游泳池嬉水,让杰杰体验洗澡的乐趣。
大班教育笔记心得体会篇6
实录:
在科学区中投放了一些数学题,让他们进行“生日月份猜猜猜”的游戏,曹永鑫和王承俊拿着题目做了起来,王政皓在一边做裁判。“2加4等于几?”王政皓拿着式题卡开始询问,曹永鑫和王承俊同时喊了起来:“等于6。”王政皓板着脸说:“重来,你们应该举手,现在我都不知道谁得分。”在裁判员的要求下,他们又开始游戏,“3加6等于几?”两个小朋友都举起了手,王政皓说:“这样吧,我们轮流着做题目,说做对了就得分,谁错了就把机会让给别人……”他们你一题我一题地算了起来。
反思:
今天我就特别关注科学区中的三个孩子,今天的裁判员语言发展能力等表现都很不错,在思维方面表现也比较突出,他能起到帮助其他孩子共同合作游戏的作用。还有两个是我们班级很调皮的孩子,一刻都不愿意停歇。有时学本领的时候东张西望,思想不集中,举手情况也不多,因此加深了我对这一游戏的关注程度,当我看见这两个孩子计算能力比较比较强,很快就能算出题目的时候,顿时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样来更多地关注这样一些调皮又思维能力尚可的孩子,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起每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呢?
“作为教师,要关注每个孩子。”这句话说说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会看到孩子的一面,而忽略了孩子的另一面,此时我们就要给每个孩子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孩子的优秀的一面得以发挥。在创设条件的同时还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做法,多看到孩子好的一面,把好的一面化大,那样孩子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大班教育笔记心得体会篇7
糖果店的新品
一、实录
角色游戏的时间到了,孩子们自由选择了自己扮演的角色。睿睿今天是糖果店的营业员,糖果店今天的生意特别的好,一会儿棒棒糖就买光了,睿睿用橡皮泥开始制作棒棒糖。当客人来买的时候,她会主动问客人,你要什么味道的棒棒糖?客人要草莓味的棒棒糖她就会递上红色的,客人要香蕉味道的,她就会给顾客黄色的棒棒糖。过了一会她用紫色和绿色的橡皮泥团在一起,接着把做好的这个棒棒糖插在罐子上。孩子有了新创造,作为老师当然不能错过。于是扮演顾客上前与睿睿交流。
师:“你好,我要买棒棒糖”
幼:“顾客,你要什么味道的?”
师:“这是什么味道的,怎么有紫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呀”
幼:“这是葡萄味的”
师:“葡萄不是紫色的吗?”
睿睿被我一问摸了摸脑袋,冲着我笑着说:是绿葡萄……
小班的孩子能够知道葡萄有绿色的,我觉得很值得在讲评中交流与分享于是在讲评时,我特意请睿睿来介绍它新发明的紫葡萄绿葡萄棒棒糖,可是到讲评时,睿睿却把紫葡萄绿葡萄变成了紫葡萄和苹果味,弄得我有点措手不及。
二、分析与策略
当睿睿有新创造时,我及时发现与捕捉,并有意识的把这个“新作品”在讲评中让睿睿介绍给其它孩子。但是由于小班孩子记忆时间比较短暂,因此在讲评时经常会遗忘游戏中的一些情境,或自己的一些游戏行为。这时我们可以在讲评时通过游戏情境模拟,照片、录像等形式。而今天在讲评中当幼儿讲述与教师预设的讲评内容不一致时,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与孩子进行艺术性的抛接球。
当睿睿把绿葡萄说成了绿苹果,达不到我向幼儿提升葡萄有绿色的这一生活经验,但是我觉得可以从另一个混合味的角度来调整自己的讲评点,于是我问道:“那么除了苹果还有什么水果呢?“梨”、“甜瓜”、“西瓜”、“那么葡萄有没有绿色的呢?”孩子们相互议论了起来,我继续问道:“有什么办法能知道答案呢?”李心雨说:“回家问问妈妈就知道了。”“好,问好明天来告诉我哦!”讲评在积极愉快带着问题的情景中结束了。
三、结论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会有许多创造性的表现。教师在讲评幼儿游戏时,必须以观察为前提,心中有目标,善于捕捉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点拨。通过教师的讲评,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当然,讲评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游戏的情况和内容进行调整,而且讲评的形式和时机也要灵活多变。
大班教育笔记心得体会篇8
我帮她捡起来
班级里的孩子已经大班下学期,可以说幼小衔接是这学期的重头戏。这不,为了让孩子更加熟悉小学生活,体验当小学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模拟小学生活活动,如:在规定时间内来园、每天背书包、按时上交“作业”、每天整理要带的物品、课间十分钟休息等。这次的故事就发生在课间十分钟。
“好了,下课。”随着我的这一下课口令,孩子们欢快地跑出教室,开始属于他们准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瞧,有的和伙伴玩耍,你追我赶;有的摆弄自己带来的玩具;还有的神气地整理自己的书包。
“老师,李琪亮动我的东西!”妙妙大声向我报告。平时妙妙讲话细声细语的,是个温柔的女孩子,这次怎么这么反常,听得出很气愤呢。我急忙走过去,问:“怎么啦?”妙妙生气地说:“李琪亮没和我说,就拿我的东西!”我忙问:“什么东西?”“是水晶宝宝!”(一种放在水中吸收水分从硬变软的小玩意)松了口气,问到:“水晶宝宝能拿到幼儿园吗?”妙妙嘿嘿嘿地笑起来,说:“我都放在书包里,没拿出来,是李琪亮没和我说,就拿出来的!”我继续问:“是你亲眼看到他拿了吗?”“是!”妙妙很肯定的说。
这里先打断,介绍一下我们的男主角——李琪亮小朋友。小朋友不管三七二十一,遇到做错的事情都说是李琪亮做的。为什么?因为他有很多次“前科”,例如把小朋友的玩具弄坏、把书撕破、漱口时,故意把水吐到别人杯子里等。小朋友们知道他这样,都很不喜欢他,有什么东西都不给他玩。刚开始我都是在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叫来亮亮,和他谈谈心、说说道理,他也很快认识到自己做错了。虽然时好时坏,我还是相信他能慢慢改正。但是后来,这类事情日渐增多,我也逐渐失去了耐心,好几次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每当批评完,我心里都不好受,相信他心里也不好受。很后悔,觉得自己为什么不能再多点耐心和关心,一起帮助他,他哪里想这样做呢。
这次,我强压着火,让亮亮走到我身边。问道:
“妙妙有没有让你拿她的东西?”
“没有。”
“没有经过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对吗?”
“不对。”
“知道不对,为什么还拿妙妙的东西?”我继续问
“她的水晶宝宝掉出来了,我帮她捡起来。”虽然亮亮做过一些不正确的事情,但他每次都会很诚实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我的火气一下降了一半,我好奇地问
“帮别人捡东西是好事,妙妙怎么会告你的状呢?”亮亮低头不说话。
“你有没有和妙妙说,是你帮她捡起来的呢?”我继续问
“没有”亮亮轻声说到。突然觉得自己冤枉了好人,我轻轻把亮亮拉到身边,对他说:“帮别人捡东西是好事情。下次帮人捡东西,要和主人说,他会很感谢你的,如果不说,会引起误会的,就像刚才那样,知道吗?”亮亮点点头。于是我把妙妙叫过来,和她说了事情的经过,妙妙不好意思地笑起来,说:“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说:“这次妙妙有做不对的地方,没问清楚;亮亮也有做不对的地方,没和主人说这么做为什么。以后要问清楚、说清楚,好吗?”“好!”两人同时回答。我摸着亮亮头,说:“我喜欢诚实的亮亮!好了,去玩吧。”
“乖孩子”、“好孩子”、“淘气包”、“捣蛋鬼”这些词儿,老师虽然不会说出后两种,但孩子们会根据老师说话的语气,给自己下定义。致使周围的伙伴也认定他是这样的人。记得我在上幼儿园时,特别羡慕有些小朋友,因为老师对他们特别好,心想要是老师能对我这么好该多好啊!假如以后自己成为一名老师,一定要爱自己的为一位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一名老师,我还是这么想的。看过《床边的小豆豆》人都感动豆豆有这么好的童年,更羡慕她有这么好的老师,即使做得不对,也能理解、帮助她。其实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孩子很重视的,也许他还小、不懂,但这评价会无形留在他心中,直到长大成人。我们可能不能完全做到《床边的小豆豆》所说的美好,但你要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是为了孩子好,如果是那就坚持做下去;如果不是,请赶快改正,就像我们经常教孩子的——人总有犯错的时候,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让我们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想,让自己多点耐心,这耐心从何而来?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