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和意义,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知识,深刻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青山处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青山处处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毛主席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毛主席获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的艰难抉择,最终毛主席在痛苦和矛盾中决定把毛岸英安葬朝鲜的故事。我心想:“原来毛主席这样的伟人都有着如此平凡的父爱”。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爸爸。
在生活中我也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俗话说“父爱如山”,有时候爸爸虽然没有在我的.面前表现出来他对我的关爱,但是我知道爸爸在默默地关注着我。
我是一个不喜欢洗袜子的小懒虫,每次洗漱完就把袜子丢在一边,但是每天早上袜子都干干净净的摆放在一起。起初我很好奇,还以为是妈妈给我洗的呢!后来有一天晚上我想去卫生间,走到门口看到灯还亮着,我心想:“这么晚了,是谁呀?”我推开门看到爸爸正在给我洗袜子,爸爸看到我还有点不好意思,爸爸说:“平时看你天天上网课已经很累了,不想洗袜子也能理解,就让爸爸来帮你分担一点喽……”。听到爸爸的话我心里暖暖的。
以前我总认为爸爸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但是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了父亲默默的关心,就像这篇文章一样,毛主席虽然是一位伟人,但是他和普通人一样也有着一颗平常心,都有着对子女的爱。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回报父母。
他们养我长大,我陪他们到老。
青山处处读后感篇2
写字台上那封电报,是从朝鲜前线发央的,毛泽东不敢再看,那封电报就是一把刀,直入毛泽东的心窝。上面写着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殉职了。
收到这封电报,毛泽东只是一支又一支地抽烟,茶不思饭不想。岸英是他心爱的长子,是当年地下党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来的。他曾一次次把岸英送过去锻炼,岸英每次都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可这次岸英为什么就发生意外呢?他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阴影。
当他正沉思的时彭老总有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而朝鲜首相今日则来电要求将岸英在朝鲜。他再次陷入沉思。秘书将电报记录稿给他签字,他则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写字台上。
第二天早上当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走出去了,电文稿放在枕头上,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打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一个父亲面对失字之痛,他心如刀割,而他又是一位伟人,是一位主席,他完全可以吧自己孩子的遗体送回国。他也曾这样想过,可是他一想到我们那么多中华儿女牺牲在战场上,他们的父母就不想再见一见自己的儿女吗?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可是他也是一位父亲,而且他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这是他仅剩是儿子呀!
面对失子之痛他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伟人也有感情,面对亲情抉择,不为私自的伟人,他们也会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的心痛,但他们为了做好榜样,强忍着心中的痛。
青山处处读后感篇3
读了这篇课文,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毛主席——这位伟人宽大的胸怀。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毛泽东心爱的长子不幸在朝鲜战争中殉职。此后,毛主席一直寡言少语。
就在这时,主席的秘书走了进来,向主席汇报了两张电报。第一张是彭老总发来的,希望能够将岸英同志的遗体运回国。毛主席听后当然愿意,做为父亲,自己的儿子葬他乡,谁不想看看他的遗容,再说还是主席的儿子,就算运回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但是,毛泽东主席的欲望很快便被克制了。因为,第二张电报——它是由朝鲜金日成首相发来的。在电报中,金日成首相要求,把毛主席的长子——岸英葬于朝鲜的土下……。.这两个完成相反的`电报令毛主席陷入了无限的沉思中……。
作为一位父亲,作为一个领导,面对这两种选择,毛泽东心中充满了矛盾。但最后,还是强忍着失子的悲痛,做出了将爱子——毛岸英葬于朝鲜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使朝鲜少支出了一匹马匹,却令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到死也未能再见到儿子一眼。
如今,我们中国开放了,有了自己的土地,不怕再被别的国家欺凌了…….中国,这钢铁般的巨人站起来了!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够忘记那毛泽东常人的情怀与伟人的胸怀。
青山处处读后感篇4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我们学的一篇课文,我刚读的时候感到这好像不是一篇课文,而是一片“诗文”,我想你们读的时候也会有同感吧!因为这题目明明就是诗句嘛!可是真正读了全文才让我恍然大悟,让我知道了全文的中心扣住了这句诗,所以,题目才会这样写。想必大家都迫不及待想马上一目了然这篇课文吧!下面就让我带大家走进文中,细细的品味它!
在毛泽东五十七岁时,已经有了十个女儿,其中六个已经在战场上牺牲,毛泽东接到长子去世的电报很难过,可是别的'同事的孩子也在战场上牺牲过,但他们只是简简单单地为自己的儿子办了葬礼,毛泽东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和别人不同,就把儿子葬在了朝鲜,毛泽东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但也不能在别人面前掉眼泪,自己到了晚上时,摆上了他和儿子的照片,并回忆起儿子和他一起的事,不仅掉下了眼泪。早上时,毛主席的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发现电子稿已经湿了,下面还写着一个醒目的大字,这让我们想到毛主席丧失长子,是多么的难过啊!
如果现实中的我们,也尝试到这样的滋味,他会和毛主席一样,也有的可能活不下去了,太难过了,但有些人仍向毛主席那样,坚信人总有死的一天,勇敢的活下去。
我想毛泽东主席一定很想再见儿子一眼吧,可是去也见不到了,他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可他仍然坚持的活下去。
青山处处读后感篇5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讲述了毛主席失去爱子后,心情很悲伤。而我也看到了毛主席广阔的胸怀。
面对岸英遗骨是否归这一问题时,他却想到了志愿军,想到了朝鲜人民,他觉得,岸英是为朝鲜,为祖国牺牲的,应该把他安葬在朝鲜。说明毛泽东不搞特殊,胸怀广阔。
但是,毛泽东却非常舍不得岸英,做出这个决定时,他也是面临了艰难的抉择后才做出这个决定,他得知岸英牺牲后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他的心情是极度痛苦的。
看到这儿,我觉得毛主席能强忍丧子之痛把儿子葬于朝鲜,说明他豁达无私,而有些人却搞特殊,区别对待每个人。毛主席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感受到了毛主席与岸英的亲近,感受到了一位父亲失去爱子后的悲痛之情。毛主席去世六年后,工作人员在他的遗物中找到了岸英的衣服,岸英在26年前牺牲的,这代表着他收藏岸英的衣服已藏了26年!这已经代表毛主席对岸英很思念了。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革命者把整个身心献给祖国,要不要归葬无需考虑,长眠于异国土地又如何?这句话体现了战士们为国家捐躯,战死沙场的精神,令人敬佩。正是因为有了毛岸英这样为国牺牲的人,我们才会平安生活,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
青山处处读后感篇6
最近我们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我深有感悟。课文主要讲述了毛主席得到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消息后,内心无比痛苦煎熬,最终决定将岸英的遗体葬于朝鲜的事。
毛主席是国家的领袖,但他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无法接受失去孩子的现实,他一整天没有吃一口饭,也没有说一句话,他内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他回忆着和儿子在一起的聚少离多的日子,是那么美好。但在痛苦和矛盾的挣扎之后,毛主席没有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是为大局考虑,不搞特殊,以身作则。
作为一个父亲,在短暂的'时间里做出这一决定,非常人所能。作为一个伟人,他同意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而又伟大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一种表现,更是毛主席宽广胸怀的见证。
每个人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却不同,古代曾有人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重于泰山。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自私自利而死的人,就轻于鸿毛。岸英和他的战友们,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死,比泰山还重。他们的遗骨虽然留在了异国他乡,但是他们是祖国和人们的好儿女,毛主席为他们引以为豪。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他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永远铭记在中国人的心中。
青山处处读后感篇7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一个让人悲痛的字眼。大家都知道,在美国与朝鲜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派出许多优秀儿女去援朝抗美,在这期间,他们中间牺牲了很多人,如今还埋葬在朝鲜的大地上。
在这些壮士中,其中就包括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毛主席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的样子。对于毛岸英这个年龄段(28岁),是一个美好的阶段,而他却为了战争而不幸身亡。
而对于毛主席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失去了心爱的长子,也是一个令人十分痛心的事情。朝鲜首相说岸英同志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把岸英葬在朝鲜。毛主席十分犹豫,因为儿子奔赴朝鲜前,因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所以,毛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可是,这种想法又很快被打消了,他觉得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就这样,他在纸上写了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如果将你换成毛主席,想必你一定会把儿子的遗体运回来见上一面吧!然而,毛主席却与我们的想法恰恰相反,表示出了毛主席那种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我想,像毛主席这样的大领导,应该尊重他人,那,像我们这样普普通通的人更应该在生活中付出点点滴滴的爱,我相信,如果我们人人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学步的读后感7篇
★ 狼读后感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