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吧 >工作计划

大班主题活动水教案8篇

教案为教师提供了反思教学的依据,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教案的互动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主题活动水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主题活动水教案8篇

大班主题活动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欣赏古诗朗诵。(播放课件)教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教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四)朗诵古诗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教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学习"明"字。

教师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师:"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

(六)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活动延伸:

1、学习歌曲《清明》。

大班主题活动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生活,参与幼儿教育,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促进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发展。

2、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幼儿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3、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之间的亲情,共同促进家园共育。

4、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搓汤圆、煮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活动准备:

1、家长:帮孩子们准备一件围衣。

2、幼儿园:碗、勺子、盘子、桌布、擦手毛巾、糯米粉、花生馅、白砂糖等。

活动过程:

一、9:10值周教师接待孩子和家长们入园,并让家长做好签到工作。

二、9:20教师带领幼儿入厕、洗手,穿戴好围衣,并清洗手。

三、教室集合,教室讲话。

四、家园同乐——搓汤圆。

1、教师讲解搓汤圆的过程:成饼状,在中间包上馅搓成丸子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搓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糯米粉的盘子上,汤圆与汤圆之间分隔开,一面黏住。

2、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汤圆,体验浓浓的亲子情。

3、教师来回巡视,用相机记录下美好的时刻。

4、煮汤圆(家长与保育员合作完成)。

5、唱《卖汤圆》歌。

6、吃汤圆,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7、活动结束,家委与教师共同整理、清扫场地。

大班主题活动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及各类庆祝活动。

2、让学生分析和认识储备年货中的环保问题。

3、让学生分析和认识除夕晚餐中的环保问题。

4、让学生分析和认识节日喜庆方式中的环保问题。

5、学生认识到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春节,应倡导创造一些新的习俗来庆祝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努力过一个文明、健康、环保的春节,延续春节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春节的由来、春节的风俗、饮食、庆祝方式等方面的背景资料以及科教视频。

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以问卷方式展开走访调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结合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及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

2、春节是个传统节日,除了吃团圆饭、放鞭炮这些传统方式,还有更健康文明的过法吗?怎样过一个文明、健康、环保的春节?

二、活动过程:

1、分小组交流,将查阅的有关资料小组汇总、讨论。

教师提供关于选购一次性年货的资料供学生讨论:如何从环保和实用的角度出发,选择食品、餐具、烹饪方式做到健康饮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污染。

2、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家庭春节前后的庆祝活动,从而认识到: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和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则会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从长远来看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进而危及到人类自身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

三、教师总结:

绿色春节会不会是年味变淡?最近几年,捍卫春节总会成为春节前后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其实,不必太过担心年味儿悄然溜走,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年味儿当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应摒弃传统年俗中一些弊端,增加一些更加健康和文明的元素,为年俗增添几许绿色。因此,绿色也不单单是春节的颜色,而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本色。

四、课后作业:

以过一个文明、健康、绿色的春节为题,写一份倡议书。

大班主题活动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使用自己的学习用品。

2、逐步养成整理和保管自己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找不到眼镜》(见p293)及相应故事图片(鞋子、肉汤、衣袋、火箭)。

2、松鼠、孤狸和流熊3位朋友给熊的留言。

活动过程:

一、故事《找不到眼镜》前半部分

1、边看图片,边听故事的前半部分。

2、回忆松鼠、狐狸和浣熊是怎样回答熊的问题的.。

3、这些地方可能会有熊的眼镜吗?它的眼镜可能会在哪里?

二、故事《找不到眼镜》后半部分

1、从画面上找出熊的眼镜,思考:3个朋友有没有看到熊的眼镜。它们为什么都没有告诉它。

2、读一读松鼠、狐狸和浣熊3位朋友写给熊的留言。

3、谈论:熊怎样才能方便地找到眼镜呢?它的眼镜该放在哪里?

4、分别扮演3个小动物,试着模仿动物的口气对话,和教师一起完整讲述故事《找不到眼镜》。

三、怎样保管自己的物品

1、回忆我们是否也有找不到东西的时候,都闹过哪些笑话。

2、谈论:我们有哪些东西需要保管?怎样才能做到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它们?

3、思考:进入小学,我们需要特别保管好哪些物品。

4、我们的学习用品应该放在哪里?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习用品不遗忘、不丢失?

大班主题活动水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大班主题活动水教案篇6

设计背景

本活动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的语言教育打好基础。在活动中让幼儿在看,听,想,说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新的`认知,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春节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 学会用恰当的语句表达祝福的话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过春节的情景

难点:愉悦,感激等性情的语言组织与表达

活动准备

过春节时的热闹场面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春节时人们的庆祝活动,出事图片

互动问题:

1、图中人们在做什么?他们过得二十什么节日?

2、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二、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互动问题:

1、在过春节的时候你兴的事是什么

2、过春节时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3、新的一年里你的心愿是什么

三、我是小小演说家

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四、结束活动

互动,听音乐边唱歌曲《新年好》边做律动

大班主题活动水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

2、通过活动感受体验哀思的情绪。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5、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二、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三、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老革命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四、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心情。

五、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六、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七、制作彩蛋

1、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2、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3、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大班主题活动水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母亲节”,通过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母亲。

2、让孩子与家长共同探讨制作“鸡蛋不碎”的方法,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3、让孩子感悟自己成长过程中妈妈所付出的艰辛,让孩子懂得感激身边的亲人。

活动准备:

1、发放调查表以及邀请函。

2、请家长预先在家与孩子一起探讨并且制作“鸡蛋不碎”的包裹 ,活动时带来幼儿园。

3、做好活动时的座位安排。

4、准备游戏的材料。

5、预先与几位家长代表联系,请她们准备交流材料。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教师开场白:教师手拿母亲之花——康乃馨,随着一首大家熟 悉的歌曲《感恩的心》响起,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花?(康乃馨) 你们知道后天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这朵花就是要送给妈妈的花。

2、幼儿朗诵《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家长代表上前来交流育儿经验

三、集体活动:击鼓传花

游戏规则:鼓声停止时手拿到花者(无论是幼儿还是家长)都必须进行两人亲子表演。表演内容任选(可以是幼儿在园学到的本领,也可 是家长的才艺特长)

四:智力大冲浪:鸡蛋不碎

游戏规则:

1、包裹鸡蛋的过程必须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完成;鸡蛋必须是生的。

2、家长从高处扔下去的包裹必须由幼儿认领,打开包裹鸡蛋不碎者讲述原因,颁发奖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活动垃圾的分类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918活动教案优秀8篇

大班幼儿美术活动教案模板8篇

大班918活动教案最新7篇

大班918活动教案7篇

大班918活动教案优质6篇

大班主题教案及反思7篇

科学油和水教案8篇

科学油和水教案参考8篇

大班918活动教案模板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183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