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条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趣味性,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画瀑布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画瀑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利用本课与旅游、地理、环保、信息等学科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学科间的联系,扩充知识面。
2.仿照文章写法,写一处你曾经游玩过的一个地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同时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的壮美。
【教学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预习任务,为更好的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2.第一组同学负责找中国从古到今的地理学家的相关资料介绍。第二组同学负责找世界各地的瀑布图片、视频。第三组同学负责查找因为旱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瀑布断流的图片材料。第四组同学负责查找描写瀑布的好词好句、古诗、现代诗。
(设计意图: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是语文综合性学期的体现。)
二、课前复习。
1.齐读生字词。听写。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俗语说“温故而知新”,先复习重点难理解的生字词和课文的写作顺序,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三、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1.老师先问学生是否去过黄果树瀑布,然后看介绍黄果树的视频,指名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从感官上去认识黄果树瀑布,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对后文的理解有较大的帮助,尤其是更容易体会作者对形容黄果树瀑布的用词的含义)
2.自由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齐读,并说作者把黄果树瀑布比作了一部杰作。
3.师再问:课文写了黄果树瀑布哪些方面的特点?指名答出:形态和声响。再让学生分别用“—”和“﹏”画出写形态和声响的句子。
学生汇报,学生每找一句,课件就出示相关句子,然后齐读、指名读。
描写形态的句子:
⑴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⑶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⑷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描写声响的句子:
⑴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⑵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⑶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⑷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品读词句,在读中品位词语的妙处(如泻、洒、溅),也积累了很多四字词语,并找到课文中所用到的写作方法(全文贯穿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也从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美。
5.全班有感情朗读句子。
6.在学生分别汇报完描写形态和声响句子后,要求学生再用一个字来概括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同时老师板书;形态 宽 声响 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黄果树的壮观,它的美,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妙。)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介绍徐霞客。
1。过渡:不仅作者被黄果树瀑布所吸引,就连徐霞客也被它所陶醉了。
2.介绍徐霞客,朗读第八段,品词“凝神谛听”,“沉醉”用徐霞客的静听突出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大,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徐霞客,理解“衬托”这种写作方法,)
五、小练笔:填词练习
师小结,全班有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体会怎样用词才能使句子更形象。)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书籍、报纸等媒体,把语文与旅游、地理、环保、信息等学科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扩大课外知识面。)
七、板书。
17、黄果树瀑布
形态 —— 宽
感受
声响 —— 大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课堂练习
一、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②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
③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用“ ”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2、用“ ”画出具体描写“银雨洒金街”奇景的句子。
3、第③段文字从 、 、 三个方面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表现了黄果树瀑布 的特点。
画瀑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创意地进行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
录音、幻灯片、导游员标示牌、导游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很特别的礼物,请听(放录音:瀑布宏大的声音),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大海、瀑布),这声音究竟来自哪里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快乐读书屋”中寻找吧。
2、感悟交流:
(1)请一名同学读提示
(2)生默读课文,读完说说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交流感冒。
(3)黄果树瀑布美丽壮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请你用赞美、惊叹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赛读)
(5)出示挂图,边放录像边读(集体读),再次感受它的美丽壮观。
(6)如果你此刻站在瀑布下会说什么?
3、角色表演
请你当一次小导游,用自己的话向“游客”介绍黄果树瀑布。
4、请同学在回到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不认识的字。
5、拓展延伸练习:
你还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壮观的景色,搜集相关图片。
板书黄果树瀑布
排山倒海跌落
壮观
落差74米宽度81米
画瀑布教案篇3
【摘要】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掌握生动的词汇;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体会文章托物寄意,借景抒情的写法;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关键词】感知 品味 拓展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突出课堂的开放性和教学的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情趣;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难点: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学情分析】初一新生入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集中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可以从中受到很大的启迪,以便正确的对待自己,从容的面对未来,准确地把握人生。
【教学策略】
1、 教法:朗读
2、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 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思考品味
1、本文第一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1)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3、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4、学习课文八、九自然段
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 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齐读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 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 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 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 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 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 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 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 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拓展延伸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
【教学反思】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忧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
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会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如花的外形之美,由花得到的感悟之深,甚至还可以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及花的象征意义,说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从组成瀑布的花朵上来开掘课文的潜在的意义。既可以看到现在的紫藤萝,又可以看到“文革”期间的那段,两相对比,自然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来。而本文的主旨就在这样的不断的深入对探究中,逐渐的揭示出来。
画瀑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入情入境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2、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3、联系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4、通过朗读感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瀑布,感受特点
2、板书课题,个性读题。
3、让我们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感受这大自然的杰作。
?教学意图:出示其它瀑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瀑布的特点,唤起了学生生活的储备,为我所用,为学习课文做铺垫,让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产生期待。上课伊始,让学生跟着作者的脚步用心感受黄果树瀑布,激发学生阅读的期待,促其主动地去探知。】
(二)口读心思,声声入耳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朗读把作者听到的展示出来。
2、闭眼听范读,用心感受。
3、全班交流。
?教学意图:读,是一个欣赏过程。学生通过“读”,使静态的文字成为生动鲜活的画面,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内涵和文章的气势,从而达到了语文教学积累应用的最终目的。】
(三)熟读成诵,历历在目
1、细读三、四自然段,用一个词形容“看”到的黄果树瀑布。
2、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我注重让学生嚼一嚼词语、品一品句子,让孩子读懂文字背后的声音、读出作者真正的意图。我想,这样的品评有感悟(甚至悟得更深),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四)图文并茂,诱发情感
1、观看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2、默读五、六、七自然段,找找作者的感受,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生交流心得。
?教学意图:第五至七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谷底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作者的感受是这部分的重点。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交流,用嘴去阅读文字,边读边想的过程中,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带有孩子的个性理解,在交流中,个性与个性的碰撞,给了每个孩子更多的想象的空间。】
(五)创造朗读,升华体验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出示叶圣陶的《瀑布》。
3、朗读、赏析。
?教学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章优美的语句,把作者的语言化为自己的。并向学生渗透作者的“移步换景”写作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画瀑布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迸溅、繁密、伶仃、忍俊不禁、蜂围蝶阵、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⑵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掌握生动的词汇。
2、能力目标
⑴ 体会文章托物寄意,借景抒情的写法。
⑵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句(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标: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把握生活。
【教学重点】
1、诵读;揣摩、品评优美语句及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2、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教学难点】
通过想像,将抽象的写景文字感知为生动的景物画面;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本文写景细腻富有层次且思想隽永,通过恰当的语调、语气流畅地朗读才能感知文章的深意。
2、自读点拨法:
指导、点拨学生研读文章,发现文章的情感和技巧。
3、做卡片、摘抄优美语句。
画瀑布教案篇6
学习目标
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难点)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题目解说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雄伟壮阔,气势恢宏。以此为题,点明要描写的景物,简明概括。
文体常识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生字词
告诫(jiè ):告诉不要做某事。
弥( mí )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凹( āo )凸( tū )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
搡(sǎng):猛推。
霎( shà )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寒噤(jìn):寒战。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 è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挟(xié):挟制。
全文段落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点明壶口瀑布所在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5段):具体写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详略得当。
第二部分第一层(2段):雨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了常见的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为下文铺垫和渲染。略写。
第二部分第二层((3、4段):枯水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描写了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刚柔相济。借物喻人,赋予水人的情感。详写。
第二部分第三层(5段):从石头角度描写黄河之水,表现其气势与精神。
第三部分(6段):篇末议论抒情作结,点明主旨:概括黄河伟大的性格,赞扬民族精神。
主题归纳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写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在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形象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作者赞美黄河,就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内达标练习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
a.瀑布(pù) 弥漫(mí)
b.推搡(sǎng) 霎时(shà)
c. 驰骋(pín) 雾霭(ǎi)
d.潺潺(chán) 湿湿漉漉(lù)
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別字,并改正。
俯视 寒禁 凝重 前护后拥 千军万马
忍耐 水雾 石璧 喜怒衰怨 如丝如缕
错别字 禁 护 璧 衰
改正 噤 呼 壁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横溢:江河的水上涨溢出。)
b.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c.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寂寂:形容寂静。)
d.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被深沟激怒的样子。)(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4、下列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b.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
c.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此处应为“潜移默化”。)
5、赏析下列句子。
(1) 河永人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响、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2)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这里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挂”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语言灵动多姿。
解析:赏析句子,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一般情况下从修辞效果方面入手分析。
画瀑布教案篇7
执教:xxx
课题: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以及黄果树瀑布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
2、学习自由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语句,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雄壮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重点:
1、 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
2、 理解作者描写黄果树瀑布的角度。
难点: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
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赏析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导入。
二、 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相关知识。
三、 释义并造句。
别无二致 震耳欲聋干瘪 千篇一律 陈腔滥调
四、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五、 合作探究:
1、 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2、 浏览全文,思考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认识有哪些变化?采用了什么写法?
六、 谈感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给你怎样的启发和感受。
七、 品味语句: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八、 练习(二选一)
(1)描写你观察或欣赏过的自然景物。
要求:描写集中,层次分明,顺序合理,手法恰当,200字左右。
(2)叙述一件你亲身经历过或亲眼目睹过的事,并写出切身感受。
要求:真实感人,条理清楚, 200字左右。
画瀑布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的表达作用,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以及徐霞客、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想象等多种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之壮美,体会大自然无限生机的魅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准确使用词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
(2)读文思考: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反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2)多形式,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假如你是老师,就课文内容,你想给同学提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介绍徐霞客,理解“沉醉”。
提问:是什么让徐霞客和作者“完全沉醉”了?
(三)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默读课文,勾画:黄果树瀑布是什么让人沉醉?
2.交流体会,指导读文2──4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机调整读文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
第2─3自然段
(1)生读文,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和形态壮美的特点。
(2)多媒体出示语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打比方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填空,练习延伸。
多媒体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像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沉醉”,指导背诵。
第4自然段
(1)生读文谈体会。
(2)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勾画:“奇”在哪里?
(3)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体会水花“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开浮游”。
(4)指导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结,体会黄果树的壮美景象让人“沉醉”。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可增加5──7自然段内容的交流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认真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几句话,用上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的声音或形态。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朗读等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词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缝隙、悬挂、沉醉、掩映、气势非凡、
2.总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像让人沉醉。
3.导入新课:读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自由读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生交流,师指导。
(1)“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作者观察瀑布的位置发生变化。
学习写作方法:这种按游览顺序而写的方法叫“移步换景”。
(2)不仅有作者的所见、所闻,还有作者的所感,借物抒情。
黄果树瀑布壮美的气势、轰鸣的声浪挟着大自然那无限生机,给人以性情的陶冶,更令人“沉醉”。
3.品读重点句子,有感情朗读。
(1)生默读课文,勾画:体现大自然无限生机的句子。
(2)读句子,谈体会,学习表达方法。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①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瀑布落入谷底跳起的水珠直打到我们的脸上……,还会舒服吗?
②填词练习。(课后练习3)
③指导在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①读《望庐山瀑布》,作比较,体会形态壮美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①播放瀑布的声音,说说你听见了什么?心情怎样?
②有感情朗读句子,指导“灌满”。
(3)指导朗诵第7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①师描述黄果树瀑布非凡的气势,轰鸣的声浪,生闭目想像。
②面对大自然的这部杰作,你想说点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把瀑布看作一个人,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豁达、开朗……,体会“胸膛”像“张开的山谷”。)
③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回扣“沉醉”。
1.课件演示:徐霞客记录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
2.齐读第8自然段。
(四)拓展
1.课件演示:中国著名的瀑布
2.交流描写瀑布的经典诗文:叶圣陶《瀑布》
3.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感受:灌满活力
移步换景 借物抒情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