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要上小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要上小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血液的组成成份有哪些。
2、使学生了解血液的主要作用。
3、使学生了解人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脏和血管。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受过伤吗?受伤之后流血了吗?形容一下平时我们见到的血液,好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血液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大家知道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吗?
2、血液除了红血球之外,还有哪些成分呢?
3、师述:血液中各种成分都有一定的限度,是人体自身调节的,如果某种成分的多少超出了限度,就会生病,医生就是通过成分检验来分析病情的.。
4、读课文,说说血液在体内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5、为什么血液能够不断地流动,周而复始呢?
6、为了拥有健康的心脏和血管,我们平时可采取哪些措施呢?
7、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8、补充介绍知识:
(1)血液的主要成分;
(2)血液也是有寿命的;
(3)血型的种类。
三、检测:
血液有哪些主要成分?血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四、结束语。
要上小学教案篇2
一、设计理念:
本教学依据《体育与健康标准》为理论,结合小学三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激发学生兴趣为指导思想,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采用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吸引与创新,让学生紧跟但又不完全局限于老师的思路,鼓励和激发学生通过自主练习与亲身体验,启发学生互帮互助、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课堂中来,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三年级,内容为小篮球——原地运球及游戏,小篮球教学内容还处在技术动作的较为简单初级阶段,主要是以相关的游戏为主,在游戏中体验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动作要领,主要为熟悉球性阶段,培养学生对小篮球的热爱。开展小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结拼搏精神,较易激发运动兴趣,有助于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这一时期学生共同特点是,活泼爱玩、好胜心较强,但注意力的集中性较弱,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还是以直接兴趣为主,大部分学生对篮球运动是非常热爱的,对篮球的认知和球性还是以游戏为重要基础,篮球技能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对技术的掌握更是简单粗糙。
四、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分解法、激励法、纠正错误动作法、比赛练习法、巡回指导法、图片教学法、循序渐进法等。
五、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课堂常规→热身:听从指挥强求游戏。
2、基本部分:双手抛接球练习→单手抛接球练习→单手连续拍球接球练习→左右手连续拍球接球练习→单手连续向下拍球练习→游戏:拍球多样接力。
3、结束部分:放松:各种泳姿动作及自编太极操→师生互评→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六、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篮球原地运球动作,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原地运球的学习与游戏活动;
2、通过各种球性练习,初步掌握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动作技术,80%以上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原地运球动作要领;
3、使学生在练习中展示自我,培养自信心,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体验学习中的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七、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运球时球与手的触球部位;
2、教学难点:手触球似“粘球”的感觉。
针对重难点的`解决,本课采用分解练习及循序渐进方法,通过向上单手抛接球、向下拍球接球等侧面手段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球与手的触球部位及体会“粘球”的感觉。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篮球原地运球动作,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原地运球的学习与游戏活动;
2、通过各种球性练习,初步掌握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动作技术,80%以上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原地运球动作要领;
3、使学生在练习中展示自我,培养自信心,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体验学习中的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内容
1、球性及拍球练习;
2、游戏:拍球多样接力。
重点:掌握运球时球与手的触球部位;
难点:手触球似“粘球”的感觉;
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并提出安全事项;
二、热身:听从指挥,抢球游戏;
教师让学生做摸耳朵、抹鼻子、摸脚、原地快速跑、转圈、跳跃等动作,中途听口哨声进行抢球游戏。
1、教师接受报告、向学生问好;
2、安排见习生,并提出安全事项;
教师喊各种动作口令,随机发出抢球哨声;
1、体委整队检查人数,向老师报告;
2、见习生到指定位置,并注意安全;
学生认真听取游戏规则,并积极参与到抢球游戏中来。
要求:学生在听到口哨声的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做出抢球动作,注意安全。
组织:
××
××
××
××
男女分别面对面站在球的两侧。
10分
基本部分
一、球性及拍球练习;
1、双手抛接球练习;
2、单手抛接球练习;(小组观看手型图片)
3、左右手交替拍球接球练习;
4、单手连续拍球接球练习;
5、单手连续向下拍球练习;(体会手粘贴球的感觉)
动作要领: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和指根部位触球,掌心空出不碰球,手腕、手指用力按拍,做出随球与迎球动作。
二、拍球多样接力。
方法:四个小组,每组排头听到教师的口令后原地拍球5次,迅速向前跑,跑过中途的绳梯,再将对面的球原地拍5次,绳梯右边返回,小组前一位同学刚接触到对面篮球,下一个开始出发,依此练习。
一、教师带领学生分别做以下各种练习,教师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1、教师带领学生先做双手直接抛接球练习,再做击掌抛接球练习;
2、教师带领学生做单手抛接球练习,抛球要低些,接球要稳,注重接球手型动作;
3、带领学生做右手拍球左手接到,紧接着再左手拍球左手接到,如此交替练习,每一个动作要独立完整;
4、组织学生用单手拍球,用单手接到,如此往复练习,接球要稳,拍球要柔;
5、结合前面练习动作,带领学生做原地单手向下拍球练习,并反复练习。
二、
1、教师语言导入;
2、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3、口令指挥学生分组;
4、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5、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并提示安全事项。
1、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双手抛接球练习,接球要稳,球不落地,两脚不动;
2、学生做单手抛接球练习,注重手型动作,做到球在手里不滚动,两脚不动;
3、学生做左右手交替拍球接球练习,动作要独立完整,两脚不动;
4、学生做单手连续拍球接球练习,动作轻盈,接球要稳,双脚不动;
5、学生做单手连续向下拍球练习,注重手型动作,体会手粘贴球的感觉,并反复练习;
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学生在教师口令指挥下分组;
3、学生积极参与比赛;
4、小组成员互相加油。
5、认真听取教师点评。
组织:
++++
++++
××
××
×◎×
××
四组学生按上图呈“u”型站立指定位置,每次集中聚集后再回到各自位置。
组织:多样接力
++××
++××
++××
++××
++××
水平二:
++××
⊙⊙⊙⊙
水平二:
⊙⊙⊙⊙
17分
8分
结束部分
一、放松活动;
二、课堂小结;
三、师生再见;
四、回收器材。
1、教师带领学生做各种泳姿动作及自编太极操;
2、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3、师生再见;
4、回收器材。
1、学生认真跟着老师做放松活动;
2、学生认真听讲教师总结;
3、师生再见;
4、回收器材。
四列横队
(体操队形)
要上小学教案篇3
教学资料:
换牙的卫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人的一生有两副牙,乳牙和恒牙。恒牙是永久牙。
2、使学生明白换牙的卫生,明白怎样保护牙齿。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描述牙齿的重要作用和牙齿不健全所带来的不便;引导启发总结学生回答的关于牙齿的保护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兄弟生来白,队伍排整齐。
饭菜全切碎,活儿干得快。
你若猜不出,张口他就来。
2、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牙齿,发现了些什么?总结讲述我们从6—7个月开始到两岁左右长出乳牙,到12岁左右又长出恒牙。
二、学习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说我们的牙齿的作用?(切断,研磨食物,帮忙发音。那么我们没有了牙齿会怎样样呢?)
2、了解牙齿,了解我们的乳牙和恒牙。
3、既然恒牙和我们这么密切又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要怎样来保护它呢?
4、①不要咬硬东西。咬硬东西,一是不得力,因为牙还没有长牢,容易造成牙齿错位,影响咀嚼和美观。
②不要用手抠和用舌头舔。在牙刚长出时,有点痒,如果用手抠或者用舌头舔,很容易造成牙齿的松动和变形,长得会七扭八歪,构成畸形。
③要注意牙齿的卫生。
三、巩固新知:
1、组织学生表演牙齿和蛀牙的节目(节目资料是一个小朋友开始时牙齿很好,但是它不注意牙齿的卫生,经常吃零食,还个性爱吃甜食,结果造成牙齿有了蛀虫,经常牙疼,疼痛难人忍。最后他去了医院,医生帮他治好了牙疼,最后他痛下决心,该掉了乱吃东西的坏习惯,并且经常刷牙,注意牙齿的卫生,慢慢地他最后又长出了新牙。看他多开心啊!)。
2、组织学生到黑板前面来复述牙齿包括的种类和保护牙齿的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发言大胆用心,果敢,声音洪亮,语言流利,锻炼自己发言的潜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小学健康教育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要上小学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看图渎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七、小结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要上小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除法估算》选自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p51的内容。
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其他知识也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除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设计围绕从学生刚经历的秋游活动来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以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来交流估算的策略、尝试解题来总结估算的方法、实践运用以提高估算的能力。
设计理念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除法计算)、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和现实世界(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估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3、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秋游场景引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后,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询问学生当时的心情,一下就让学生回想起秋游那天的情景,因那天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在导入新课前,就提供路程和时间,让学生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复习,求出同学们步行每小时大约行多少米。接着让学生把计时的单位改小,继续求每分钟的步行速度,便于我们判断走得比较快还是慢。此时顺利进入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教学中。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行探究。
1、关于所需车辆的计算:
师:同学们走的速度很快呢,是玩的心情很迫切吧!怪不得有同学问老师:“为什么不坐车呢?大家想知道原因吗?”
(1)出示题目并讲述:老师联系车子的时候只有中型客车,每辆车子可以坐44人,而我们四年级参加秋游活动的学生一共有235人。现在只有5辆车子可以用,你们认为够吗?
(2)学生自己思考解答后交流。
师:请同学来说说你的结果。(交流情况)
生1:我觉得不够。因为235÷44≈6(辆),要6辆车子才可以。现在只有5辆,所以不够。
(240)(40)
生2:我认为够了。235÷44,235的近似数取200,235÷44≈5(辆)。
(200)(40)
生3:我认为是不够的,老师还没有算在里面呢。
生4:老师,我用小数做的行吗?
师:当然可以了。你课外知识真丰富!请你说说看。
生4:我用235÷44≈5.3,把结果求近似数就是约等于5,所以我觉得5辆车就够了。
生5: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不能把后面的直接去掉,应该要向前面进一。
生6:我同意生5的观点,5辆是不够的。我是这样想的:一辆车可以坐44人,那么5辆车大约可以坐44×5≈200(人),而200人<235人,多出来的人就坐不下了,要用6辆车才够。
师:是啊,多出来的人怎么办呢?不去了吗?
师:我看,问题主要是在生1和生2的两种解法中 235,也就是被除数的取近似数出现了分歧,那先来解决除数取近似数是怎样统一的?
生7:只要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十数。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生都摇头表示没有)。问题是被除数到底该怎么考虑求近似数呢?在现实生活中来考虑这个问题,哪一种更符合实际呢?
生齐:生1说的那种。
生2:我现在想想应该是不够的,刚才没有仔细考虑。
师:那就是说,被除数取近似数时,要考虑尽量和原来的数接近。
生8:老师,那230也接近235的,为什么要取240呢?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9:因为240÷40是整数6,计算方便,算得快。
师:为什么会这么快?
生9:因为我想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师:这个方法真妙啊!把除数的近似数求出来后,用乘法口诀来想,找个最接近被除数的,把它取作被除数的近似数。你真会动脑筋!
师:(小结)我们用估计的方法求出了5辆车是不够的,所以决定远足秋游,还能观赏沿途风光呢,倒也是一举多得。
2.关于缆车票价的估算(出示缆车图)
(1) 理解价格表
师:到了坐缆车的地方,同学们可兴奋了。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注意到了这张价格表呢?你能看懂它吗?(指名学生发言)
生10:大人坐缆车上山要20元,上山、下山一起要30元。
生11:大人光上山不下山是20元。儿童的票价是大人的一半。
师:两人说得都很棒,生11补充得更好,那按价格表的说明,同学们每人应该付多少钱呢?
生12:(口答)30÷2=15(元)
师:老师要负责付同学们的费用了。请大家帮忙算一下:一个人的票价是15元,我们班级有58名同学参加秋游,那么该付多少钱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3:我们小组认为老师要付15×58≈1200(元)
(20)(60)
生14:我们小组认为老师只要付15×58≈900(元)
(60)
师:怎么一下就相差了300元?该听谁的呢?
生15:我们小组是列竖式计算的,其实只要15×58=870(元)
师:同样是估算,相差300元,这里就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况,估算目的是计算快速,但也要注意准确。大家想知道事实上老师付了多少钱吗?
(学生纷纷猜测)
生16:老师,我想您付的钱应该比870元少。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16:因为我想集体乘坐应该可以优惠的,很多地方集体购票都可以打折的。
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的确如你所料,老师实际上付了775元。
(生恍然,纷纷点头。)
师:58个同学乘坐缆车,总共用了775元,你能算算自己用了约多少钱吗?
列式:775÷58 ≈
生解答后交流:除数58的近似数是60,被除数考虑能被60整除,而又接近775,所以求近似数是780。师板书:775÷58 ≈ 13(元)
三、提供数据信息,鼓励学生自选解题。
在学生掌握了除法估算的方法以后,出示一组信息,让学生选择其中对于自己想了解的情况有用的数据,进行计算解答,并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反思:
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同学们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识的活动之中。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在实践后的体会如下: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2、估算与生活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要上小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享受充满童趣的夏天。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认12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远程教育资源、青蛙、水珠、蜻蜓、小鱼儿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新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
?池中有个小姑娘,
从小生在水中央。
绿色圆裙随风摆,
露珠把它当摇床。
(荷叶)
你们见过荷叶吗?什么样的?谁来画一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荷叶圆圆(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学生字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2、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读读这篇课文吧。(播放课件)
3、小露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这是什么原因呢?自己去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请教请教老师、同学。
4、生字都会读了吗?来闯关吧,谁敢来?(播放课件)
5、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这几个字,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记住它吗?(播放课件)
课间游戏:猜字谜
没尾巴的大羊(美)
是几根木头?(机)
不是几根木头(朵)
十张嘴巴在旁边(叶)
找要歪戴帽?(我)
走的头顶变太阳(是)
三、再读文,细感悟
1、小朋友们读了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课文中的那一部份,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并提相应的问题。)
小水珠怎么把荷叶当作了摇篮?(摇篮)
小蜻蜓为什么把荷叶当作了停机坪?(停机坪)
小青蛙在荷叶上唱什么呢??(歌台)
小鱼儿在荷叶伞下干什么??(凉伞)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指导朗读。)
2、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它的朋友真喜欢它,你愿意做荷叶的朋友吗?我们一起来表演表演吧。(分角色表演)
3、有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做朋友,荷叶真快乐呀,还有谁会和它做朋友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学,读开去
我们一起去看看古代的人是怎样赞美荷叶的。
板书设计:
露珠(图)――摇篮
蜻蜓(图)――停机坪
青蛙(图)――歌台
鱼儿(图)――凉伞
要上小学教案篇7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蜗牛与黄鹂鸟》。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叙事性民歌,歌曲讲述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在一旁嘲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隐喻着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老师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模仿歌曲,用纯朴、活泼且略带顽皮的情绪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3.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读乐谱,学习切分节奏。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音乐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如下重难点:
重点:用纯朴、活泼且略带顽皮的情绪演唱歌曲;
难点:学习切分节奏,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对比法、实践指导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下面着重谈一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图片导入法,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几张照片,分别是葡萄树,蜗牛、黄鹂鸟,在出示这些照片之后,我会请同学们看图说话,根据这三张照片编一个故事出来,学生经过想象之后,故事层出不穷,我会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这时,我会引导学生,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蜗牛与黄鹂鸟在歌曲中呈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
这一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通过看图编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
我会给学生播放《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的.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特点。在听赏前我会先预留一个任务,“同学们要认真听,听完老师会找同学来谈一谈你的感受。”听后,我会找学生来畅所欲言,并作出简单评价,最后总结出:这首歌曲曲风欢快、活泼,幽默、诙谐,节奏稍快。
(三)学唱歌曲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会先带领学生进行一组发生练习,13531,紧接着进行新课教授,我会利用钢琴,带领学生识读乐谱,熟悉旋律,在识读乐谱的过程中,我会着重介绍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音,切分音有大切分音和小切分音。如下:大切分音:
小切分音:
我会介绍这两种切分音的区别,大切分音有2拍的时值,听起来缓慢一些,小切分音只有一拍的时值,听起来急促一些。
在区别了这两种切分音节奏后,我会带领学生着重练习本节课中小切分音,在练习熟练之后,我会让学生加入歌词进行演唱,演唱过后,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蜗牛与黄鹂鸟》的音频,当学生听赏过后,我会利用钢琴,让学生模仿音频中的音乐情绪,带领着学生再一次有感情地,完整地唱歌曲。
之所以让学生模仿,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会安排男女分组,女生扮演黄鹂鸟,男生板演蜗牛,在歌曲前部分男女生一起演唱,到后面的对话部分分开演唱。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合作演唱的过程,让学生们体验合作的乐趣,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我会问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歌,尼恩都学会了那些品质?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今儿总结,这首歌体现了蜗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像蜗牛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在作业方面,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实践为中心这一理念,我会以布置口头作业为主,让学生在课下学习体现优秀品质的民歌,下节课再一起分享。
七、板书设计
?唱山歌》
要上小学教案篇8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 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4、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半小时呢?……
5、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6、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a、3 b、4 c、5(4)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xx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2400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反思:关于这个案例我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2、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