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事迹的内容应体现奋斗精神,激励他人不断超越,优秀的事迹都是个人的成就,值得我们收藏,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的事迹参考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的事迹篇1
钟扬同志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选择、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生机的一颗颗“种子”,也让我们广大奋斗青年心中萌生了一颗信念之芽,更让我对自己的基层成长之路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磨炼是我们的青春选择。三百六十行,偏爱这一行。重庆丰都20xx年选调生有四川、河南、山东、内蒙、江苏、江西、甘肃等7个市外的小伙伴,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等重重困难,在基层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加班熬夜,却乐在其中。加班在日常,熬夜是经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真实状态。不过黑夜让人心静、让人思路开阔,熬完一篇明天用的讲话稿,头上压着的山没了、心里悬着的石头掉了、心情舒畅了,觉也睡不着了。偶有抱怨,仍无比自豪。有时感叹事干不完累不起、下乡太苦伤不起,可是我们从群众朴实自然的笑脸上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自己一滴一点的变化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所获。
成长是我们的工作基调。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我们沿着成长的大道或是荆棘到达成长的目的地,背后隐忍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以致有时看到进步的步伐很慢,心中总有莫名的愧疚和忐忑。“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也是提升能力的大课堂。因为年轻,所以我们经得起考验,即使前面荆棘丛生,我们也无所畏惧,背起梦想的行囊,与伙伴携手共行,一路引吭高歌,在基层翱翔,也可以泥土换成长,汗水写华章。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头顶“选调生”的光环,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提升能力、坚定信念,不断成长为知识型人才、业务型骨干、种子型选手。
奉献是我们的人生价值。钟扬用“奉献”把他53岁的人生长度,镌刻了无限的生命厚度,将献身科学的口号变成了生活的真实写照。无论我们身在什么岗位、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价值就是为祖国奉献。即使我们做的是应该做的,比如帮助贫困户走低保程序、各种报表汇总等等,并没有多的付出,却能收获超额的幸福与快乐。新时代呼吁我们奉献,实现复兴梦需要我们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
“钟”情逐梦选择,传“扬”奉献精神,那蕴含了不断向上力量的“嫩芽”定将努力生长,开花结果。
中国的事迹篇2
展示“伤疤”,激励学生相信梦想
20xx年,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举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流传广泛的动人故事。
从1998年到20xx年,从10岁到20岁,从初中到大学,从贵州望谟到山东临沂……10年时间,刘秀祥一边艰难求学,一边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
而支撑他从苦难中一步步“熬”出来的力量,是“梦想”。
“母亲就是我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把母亲的病治好。”刘秀祥说,一定要相信梦想。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他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委屈咬牙挨过去。
其实,从内心深处,青少年时代是刘秀祥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家庭一贫如洗,年幼的刘秀祥肩负起整个家的重担。他的中学、大学时光,都担负着照顾母亲的责任。
“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出来给别人看。”刘秀祥说。
可是,每次演讲他都会说到自己的经历,以激励他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转变思想,让他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演讲让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萧雅迪是刘秀祥的学生,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
“无论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对,要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刘秀祥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都写在他那张朴实的脸上,更浓缩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课里。
中国的事迹篇3
榜样的力量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磨,反而因为它的伟大而历久弥新。12月5日,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评选进入投票阶段。连日来,我区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和魏德友夫妇的事迹感动了全国的网友,他们和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一道踊跃为他们投下了神圣一票。截至12月25日19时30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得票315074票,魏德友夫妇得票2652261票,得票数分列20位候选人的第15名和第8名。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是新疆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的一名维吾尔族干部,被誉为“新疆焦裕禄”,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76岁的魏__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的一名退休职工。52年来夫妇俩人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被誉为边境线上“活地图”。
当央视网公布了他们的故事和投票页面之后,网友纷纷留言和问候发起了一场向榜样致敬的行动。
网友“亲爱的小壁虎”说:“无数次踏雪访贫问苦,冒雨送救济粮款,关心孤寡老人、失学儿童……这些年来,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像一颗不会生锈的螺丝钉,依法公正廉洁办案,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新疆下雪了,爷爷奶奶注意保重身体!”“让我感动的不仅是守边,还有平淡而真实的陪伴和不离不弃!祝福爷爷奶奶!”“为老魏叔夫妇投上一票,向屯垦戍边的兵团人致敬!”投票、致敬、牵挂、嘘寒问暖……网友们自发的.这场向魏德友夫妇再致敬行动,让这个冬天一下子温暖起来。
兵团第九师宣传部部长李伟道说:“投老魏就是投新疆精神、兵团精神,就是在全国面前力挺大美新疆和真实的新强人。”
乌鲁木齐市居民林枫说:“他们在平凡中产生了不平凡的力量,这种力量震动了我,感动了我,促使我反思,使我有力量举起手为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和魏德友夫妇投票。”
网友新疆人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些人能够守护着精神的乐园,不得不为这些人的举动所折服。”
中国的事迹篇4
18岁失去光明,却依靠自身努力成为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28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达333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当62岁的朱丽华站上讲台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时,人们说:“她失去了光明,却用爱与温暖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体残疾人生不能残疾
“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我叫朱丽华,是一名盲人党员,也是嘉兴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在千余名听众的注视下,年过六旬的朱丽华由志愿者搀扶着缓缓走上嘉兴大剧院的讲台。
朱丽华并非先天失明。18岁,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两次意外事故让她彻底看不见了。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时隔40多年,当时的彷徨、无助和绝望,朱丽华还记忆犹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榜样“海迪姐姐”的激励,让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盲人”。从学习时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学成归来后,精湛的技术让她赢得众多回头客。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在朱丽华心中,这个目标从未改变。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她潸然泪下:“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中医师证书,也见证了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双手“推”开的人生新大门。
中国的事迹篇5
看过《阿甘正传》的朋友一定回记得里面的这样一句话:“妈妈说过,要往前走,就得先忘掉过去。我想,这就是跑的用意”。
显然阿甘的妈妈说的是对的,而阿甘这一生也始终记得妈妈的这句话,继续走下去。
而今天要讲的这位主人公,名叫张亮友,他被称为中国马拉松第一人,他的人生和阿甘一样,一生都在“跑”,而且他还跑出了名誉,跑出了让全中国为之赞叹的精神。
张亮友曾说:“有些路,你不跑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太深奥,不懂什么意思,其实了解完这位老爷子的故事之后,你就懂了。
张亮友本是安徽省淮南人,从小家中就很穷,再加上当时他正处在一个动乱的时代。
因此对于张亮友来说,童年的意义就是填饱肚子,不挨饿就好,至于其他的,只要活着,怎么都可以将就。
就这样张亮友度过了人生的一段最难熬的时光之后,终于等来了新中国成立,而张亮友也因为当时社会的变动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矿井工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亮友了解到跑步可以锻炼身体,对身体是有益无害的,于是他便开始了长达80年的跑步生涯。
当时张亮友原先只是单纯地跑步,但是没想到却意外有了很大了成就。
很多人在当初都加入了跑步的队伍,一起早起跑步,张亮友也在其中。
大家锻炼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领导下发通知说,有一个运动会,谁要是有心就可以来报名参加比赛,张亮友心想没什么事情,于是也报名参加了这次的比赛。
结果他这次的比赛并不顺利,同事们接二连三的都到达了终点,而张亮友却还有好几圈没有跑完,最后还拿了一个倒数第一名,因此当时有很多的人都嘲笑他像“蜗牛”,跑得实在是太慢了。
这次张亮友跑了倒数第一,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跑步,反而爱上了跑步,在他看来,跑步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兴趣。
后来经过张亮友的不懈努力下,第二次的马拉松比赛他赢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获得好成绩的他并没有放弃跑步,依然每天锻炼长跑,没有一跑就是几十公里。
他常常在自己的业余时间锻炼跑步,他就想这样一直跑下去。
再后来,他的长久以来的努力让他有了一个好的身体和一双跑得飞快的脚,他还在当地小有名气。
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参加了上海全民运动会,获得了男子1万米长跑的冠军。
但这一万米把张亮友累得够呛,他在想,平常跑步几十公里都没事,为什么比赛的时候就会变得很累呢?后来经过他查找资料,询问相关专家之后明白,跑步也是需要调整呼吸节奏的,不然在跑步过程中就会很难受。
知道怎么正确又科学的跑步之后,张亮友的速度更快了,他常常独自跑在城市的末端,穿梭在大街小巷,去欣赏路上的人来人往,领略平常百姓的乡土风情。
在张亮友29岁那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场马拉松大赛,还是在安徽举办,听到有比赛,张亮友二话没说就报名了,并且以2小时52分34秒6的成绩跑完了全程,这个成绩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成绩,他在冲击目的地的那一瞬间,就会写进中国的历史,让无数的位置沸腾。
此后,张亮友就有了一个新的称号:“中国马拉松第一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