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们欣赏完一部影片后,一定有很多感想,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想必小伙伴们在平时一定经常观看影片,那么在结束之后有没有及时写观后感呢,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航天精神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1
有人说,梦想是红色的,因为它充满激情;有人说,梦想是绿色的,因为它代表活力;也有人说,梦想是紫色的,因为它充满神秘。可你若问我:中国梦是什么颜色的?我会这样回答:中国梦是蓝色的。
梦之蓝,如大海般深邃汹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这两句诗苍劲有力,不免勾起我对大海的向往。而华夏儿女对大海探索的脚步也从未停息。
从对废弃航母“瓦良格”号的收购到我国科技人员的改进研发,再到最终成功入列。“辽宁号”航母经过了许多艰难险阻,而我国科技人员也是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我坚信,我们的努力会让这个蓝色梦想的队伍不断壮大,会让“中国航母”成为挥之不去的时代强音!
梦之蓝,如天空般辽阔广远。
小时候,我总是想象自己拥有一对翅膀,能一直飞向天空,飞向宇宙,飞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飞到嫦娥姐姐的清冷月宫。长大后,随着“神舟”系列飞船成功研发和发射,华夏儿女的梦想实现了!我的梦想似乎能实现了!
作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曾说过:“脚步迈得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从第一艘“神五”载人航天飞船到不久前发射的“神十”,我们自古以来对天空的遐想在一步步实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骄傲!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始终明白,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我的梦就是中国梦!
中国梦,梦之蓝。跟随汹涌的大海之蓝,是辽阔广远的天空之蓝。
这是蔚蓝的梦想,这是中国创造。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2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3
2024年4月16日9时56分,一道带着火光的白昼“流星”划过天际,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太空出差三人组”终于回家了。“摘星星的妈妈回来啦!”王亚平面向镜头对自己的女儿说道。回望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的183天,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更是向世界证明我国空间战略由“大”到“强”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航天事业能再攀高峰,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对梦想与信念的坚守。作为年轻干部,要致敬“航天星”身上的干劲、韧劲、闯劲,要学习他们不懈努力、献身理想的航天精神,并从中汲取奋进力量,走好青春的“摘星路”,在青春征途的“星辰大海”中砥砺摘得属于自己的“星星”,照亮青春奋进之路。
致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摘得“信仰星”,照亮爱党报国之路。
家国情怀是航天精神的根与魂。我国航天事业从“跟跑”“并肩”到“领跑”的突破,源于一代代航天人将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培育铸就的“航天精神”作为坚强后盾,源于航天员们在每一次出任务前立下“生死状”的奉献与坚守。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我们要践行好航天精神,为走好“青春奋进路”保驾护航;要永葆“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的初心使命,以“真”为工作托底,用“实”让工作生根,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做群众的“知心人”,让航天精神在基层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绘就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致敬“不懈奋斗闯难关”的韧劲,摘得“奋斗星”,照亮艰苦奋斗之路。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从起步晚、基础弱、底子薄,到最终实现逐梦九天,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不断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得来的结果,是航天员经历无数次的磨砺与考验换来的光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作为年轻干部,要学习和发扬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以昂扬斗志战胜困难,以乘风破浪的姿态“披荆斩棘”,奋勇前行,锻造年轻干部抵御艰难险阻的“钢筋铁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星之路”上走出不一样的风采。
致敬“敢上九天来揽月”的闯劲,摘得“探索星”,照亮开拓创新之路。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古时候的神话故事里“嫦娥奔月”到文人骚客笔下的“羽化而登仙”,从中国空间站到“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再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古往今来,我们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回望中国的航天发展史,是代代科技工作者、宇航员用汗水浇灌而来的。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我们要保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进姿态,破除“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在面对基层纷繁复杂的工作时,要将“航天精神”作为破难局、开新局的“精神宝藏”;我们作为年轻干部,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始终坚持常创常新、敢闯敢试,砥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子”,成为群众眼中干事服务的“好苗子”。
伟业铸就精神,精神造就伟业。载人航天精神发展至今,正是因为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才创造了特别的业绩。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同时也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我们要从航天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奏响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本色不变得始终,厚植特别能吃苦的决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选调生录用后到村任职2年,这既是政策规定也是实际需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工作的常态,正是因为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才能磨炼人、考验人、塑造人。选调生到村任职后,不仅要具备能吃苦的决心、肯吃苦的干劲,还要有不怕吃苦的行动,挽起裤腿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听民声,解民忧,以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基层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
君子以自强不息,保持特别能战斗的作风。从第一次进入太空到第一次出舱走,从第一次中期驻留到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接续奋斗,在这个极具挑战的领域,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冲锋,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展现了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选调生作为基层的一根针,是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骨干、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去当“热锅上的蚂蚁”、去接“烫手的山芋”,苦干实干巧干,真正地从“理论家”变成“实干家”,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在基层“大舞台”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斗罢艰险又出发,培塑特别能攻关的担当。担当是百年发展的密钥,是干事创业的精气魂,也是新时代的精神气质。选调生刚到基层工作的时候,由于缺乏工作的经验,不敢主动去干事。干工作不要怕出错,只要是对的事就放心大胆去干,干好了就是典型,干不好是经验。选调生应该扛起创业干事的大旗,主动带领群众创业致富,主动去处理疑难杂症,学习总结好的经验,详细记录每一个环节,积累工作技巧。基层工作越是苦累,越是要坚持,越是要担当,当为群众真真切切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就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俯首甘为孺子牛,锻造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百色的朝霞”黄文秀敢于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祖国的卫士”王继才甘于奉献青春守岛卫国,“人民的公仆”焦裕禄勇于艰苦奋斗为民请命。无数基层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通过自己的倾情奉献,让人民群众增收致富,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每一位选调生需要向榜样学习,一方面提升责任担当,心怀民间疾苦,另一方面认真努力学习,提升执政本领。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带领群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打赢这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们要让航天精神赓续传承,发扬光大,激励选调生敢于担当、激情奋斗,奏响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8篇《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日记》,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4
“我是神舟十三号,我已安全着陆,返回舱正立,01感觉良好。”“02感觉良好。”“03感觉良好。”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2003年“神五”落地时杨利伟“感觉良好”,2008年翟志刚首次完成出舱活动任务时“感觉良好”,而今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太空出差三人组”一句“感觉良好”,分外铿锵,再次让亿万中华儿女心潮澎湃,托举起了祖国和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念兹在兹。这正是航天员们日复一日刻苦训练,挑战身体极限,和一代代航天人攻坚克难、要强前行的结果。广大党员应读懂“感觉良好”背后的“精神密码”,接续奋斗再出发,奔赴星辰大海,相信更加美好的未来可期,皆可“感觉良好”。
读懂“感觉良好”背后汇聚的梦想与奋斗。航天不是一门容易的“功课”,但中国航天人也从来不惧挑战,越是艰险越向前。迈向太空的旅程,中国航天人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始终心怀一股坚韧不拔、永不止步的信念。梦想开花结果,从来离不开奋斗汗水的浇注。不管是杨利伟、聂海胜、景海鹏、刘洋等航天员以小家为轻、大国为重,千锤百炼的艰苦训练,经过重大考验、突破重重困难,冲锋在前的航天英雄;还是“黄伟芬”“张元保”等数十年埋头苦干,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铺就华美壮丽中国航天路的幕后英雄,他们都是以青春与奋斗为“基石”,努力追赶、并跑、领跑,让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用一生的坚守与奋斗铸就一个个“高光时刻”。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浩瀚太空中出现了更多中国身影,留下了更多中国足迹。可见,路在脚下,朝着自己梦想方向前进,亦会创造一次次“感觉良好”。
读懂“感觉良好”背后凝结的自信与自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航天自信自强的特质成就了自身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迈进,也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着强大激励,也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从“飞船时代”进入“空间站时代”,中国人已然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也已成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和捍卫者,谁也不敢再对中国小觑。“太空出差三人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中国人的太空在轨“日常”也持续“上新”,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天宫课堂“美国分校”正式开课、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回……这些成绩背后,是一个日益强大的祖国,以航天人的创新自信、航天技术的创新突破,推动着飞天梦想不断扬帆远航,凝聚了无数人的梦想、奋斗和坚持。为此,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再立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新标杆新高度,成就新“感觉良好”。
读懂“感觉良好”背后彰显的实力与成就。“摘星星的妈妈回来啦!”“点赞”“比心”,返回现场里,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位航天员神态自若。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30年,而自2003年首次成功完成载人飞行任务以来,中国已经完成了7次载人飞行任务并获得巨大成功。从逗留太空数天到入驻空间站半年,再到“太空家园”更宽敞、更舒适,经历过“飞船时代”的航天员们想必感受尤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回家”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飞船从与空间站分离到返回舱降落东风着陆场,用时仅9个多小时。同时,返回舱表面光滑明亮,完整度好,直立姿态落地,时间地点快速精准,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更加成熟,可靠度进一步提高彰显无疑,为中国航天再创辉煌写下了坚实的注脚。可以说,“感觉良好”的“招牌式回答”,不仅是航天员身体健康的真实感受,更是中国航天人雄厚的实力所在,彰显中国航天事业越来越“感觉良好”。
太空浩瀚,征程漫漫。中国航天人奋楫星海的脚步从未停滞。造宇苍穹,奔赴星辰大海,中国人长期驻留太空的梦想不再遥远,我们皆可“感觉良好”。我们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远不止是“星辰大海”。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5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方兴未已到蓬勃发展,中华人民的奔赴浩瀚宇宙的步伐随民族的振奋崛起一同稳步向前。中华民族对于无限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尽,从古代神话的嫦娥奔月到如今新时代的神舟系列,承载着中国人对未知宇宙的无限探索与渴望。而这一伟大航天征程上的每一步创新与进步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攻坚克难、拼搏创新,为民族航天事业的倔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天事业的应用对全人类都影响重大,科技兴国是国之重策,神舟十三号的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进入了新的阶段,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而且由此我们也能发现,只有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会才能不断进步、科技才能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2024年4月16日三名太空出差183天的中国航天员终于顺利回家了,上午9点57分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位于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并且是自神六以来返回舱首次落地后呈直立姿态,整个返航出舱过程令人振奋。观看过直播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回想起数百年前,人类借助车轮和风帆周游了世界;数十年前,人类借助火箭登临月球。而今天,我们借助“中国天眼”发现来自光年之外的星河璀璨;借助中国空间站,筑梦太空,遨游太空。从发现新大陆到探索宇宙星辰,人类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作为航天强校,我们哈工大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勇担创新使命,夯实科技强国建设根基;作为哈工大人,我倍感骄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为新时代发展的责任,未来我将继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事,飞天游览、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养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念。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从“神一”的放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阿Q精神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