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体会都是提升我们写作能力的机会,我们一定要珍惜,对于心得体会的写作想必很多人都有了深刻的认知,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加工作38年来,先后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余名,在多起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大爱谱写生命赞歌。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
肖文儒:几乎每一天都有事故,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出动,处理事故。
肖文儒说,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
肖文儒: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
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肖文儒:分析准、判断清,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救援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安全的救援。
今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14个日夜,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
肖文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值了。
应急救援是九死一生的工作,但肖文儒逆向而行,一干就是38年。在瞬息万变的事故现场,他运筹帷幄,以专业敬业、勤业乐业,书写了一个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赞歌,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大爱、对事业的热爱。
编辑推荐
时代楷模都是当代的先进典型人物,是由中宣部发布的时代楷模先进典型,他们是这个时代发展最锐意进取的人物,他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向他们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时代楷模肖文儒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些年来,肖文儒深切感受到国家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但他也看到,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类事故时有发生。作为一名应急救援人,肖文儒表示,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觉扛起应急“守夜人”的职责,在人民需要时,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他是救援战线上的老兵,具有很强的现场把控能力,是我们救援的主心骨。”在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的印象里,肖文儒始终坚持只有下井勘查,才能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更有效。救援遇到困难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下井找原因。
矿山事故救援是集专业性、技术性、业务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想实现安全救援、科学救援,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有实战经验以及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和竭诚为民的情怀。
肖文儒也看到,当前我国应急救援领域还存在专业人才稀缺、科技领域“卡脖子”、人员培训与管理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面前,矿山救援队伍要在‘一专’的基础上实现‘多能’。从‘救’向‘防’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
实战经验对于指导现场救援有很大意义。每次有急难险重的任务,肖文儒会尽量带年轻同志一起参与,让他们长见识、增本领、强能力。他说,“年轻的同志要多带去现场历练。”
在路上、在现场,他会抓住每一个“传帮带”的机会,不遗余力地传授经验、讲解知识、教授方法。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三级主任科员乔天楷说:“跟肖总工出差是我最荣幸的事,也是我们年轻同志进步的最好机会。”
目前,肖文儒从事矿山救援事业已近40载,很多早年间同他一起入行的人都改行了,但他还是舍不下这份事业。肖文儒说:“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的工作有价值,我愿意倾尽全力。”
38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一直从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38年间,他和他的战友们参加了700多起矿山事故救援,从灾区成功救出1000多名被困矿工,创造了多个救援奇迹。
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每一场灾难,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向前一点、再向前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全力以赴。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那束光,是生命的召唤,是使命的担当。
在他的身上,闪耀的是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英勇奉献精神。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共舞。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但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只为掌握现场第一手情况加速救援。
在他的身上,展现的是专业精湛、本领高强的爱岗敬业品格。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计算机系统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每一个榜样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对于广大党员群众来说,学习肖文儒的事迹,就是要学习他敢于生死逆行的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和竭诚为民的无私情怀,汲取奋斗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前行。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加工作38年来,先后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余名,在多起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大爱谱写生命赞歌。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
肖文儒:几乎每一天都有事故,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出动,处理事故。
肖文儒说,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
肖文儒: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
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肖文儒:分析准、判断清,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救援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安全的救援。
今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14个日夜,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
肖文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值了。
应急救援是九死一生的工作,但肖文儒逆向而行,一干就是38年。在瞬息万变的事故现场,他运筹帷幄,以专业敬业、勤业乐业,书写了一个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赞歌,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大爱、对事业的热爱。
时代楷模都是当代的先进典型人物,是由中宣部发布的时代楷模先进典型,这些时代楷模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他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撰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的基层干部学习时代楷模肖文儒先进事迹个人心得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加工作38年来,先后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余名,在多起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大爱谱写生命赞歌。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
肖文儒:几乎每一天都有事故,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出动,处理事故。
肖文儒说,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
肖文儒: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
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肖文儒:分析准、判断清,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救援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安全的救援。
今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14个日夜,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
肖文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值了。
应急救援是九死一生的工作,但肖文儒逆向而行,一干就是38年。在瞬息万变的事故现场,他运筹帷幄,以专业敬业、勤业乐业,书写了一个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赞歌,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大爱、对事业的热爱。
2021年初春,某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肖文儒就星夜驰援,抵达现场。
春寒料峭,救援队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盒饭,每天工作到凌晨。59岁的肖文儒直到35天后才撤离,刷新了他自己最长的现场工作记录。
可是,他的心脏已经放了3个支架了,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关节炎……对于这个每年最多出差200多天,经常持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的人来说,这些好像都不值得一提。
有一次,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第一时间拨通了他的电话,近乎咆哮地问:“你不要命啦?!”
他却很平静地回答:“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
在工作中他雷厉风行,在生活中却平淡如水。
他不允许家人因为私事麻烦组织,也不让家人经营与他工作有交集的业务。一次,一位同学托肖文儒帮儿子找工作,他一口回绝:“对不起,我没有那个能力。”
当年的很多救援队友已改行换业,有的发了大财,劝他也“下海”,但老肖始终坚持:“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这工作有价值。”
今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灾害,肖文儒带领14支专业救援队赶赴新乡开展抢险救援。12天没日没夜,他们吃苦受累,立下汗马功劳。但救援结束后,肖文儒第一时间带着队伍悄悄撤离。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写“大”——这是肖文儒的老同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资产财务部二级巡视员孙国建对他的评价。
经历生死、见多离合,肖文儒的确把很多东西看得很淡,但对师生情谊却格外珍惜。
38年间,肖文儒把40多本厚厚的救援笔记中的心得经验,倾囊传给了一批“好苗子”。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三级主任科员乔天楷记得,2019年自己从部队转业来的时候,还是煤矿救援的“门外汉”,肖老师带头领着他们下井,逼着他们学习。徒弟们救援有功,他比谁都兴奋。
还有一份情,他埋在了心底。那是对家人的愧疚之情。
肖文儒的儿子上小学时,曾把对爸爸的思念凝于笔端——“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我还没起床,爸爸已经离开了家;我晚上都睡着了,爸爸都还没回来。”
肖文儒的母亲生前也曾对他抱怨:“我遇到困难、想找人帮忙的时候,都想不起来你。”
说到这些,这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铁汉红了眼眶。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谁人不想?但作为一名应急救援工作者,只要呼救声起,就应生死以赴。
2019年10月1日,肖文儒作为应急管理系统的群众代表参加70周年国庆活动,登上了“众志成城”方阵彩车。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应急救援人的训词,肖文儒用毕生践行。
他说:“在‘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面前,我们要从‘救’向‘防’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
肖文儒仍然时刻准备着,奔赴下一个战场……
多年一线救援的“火里来水里去”,让肖文儒患上了关节炎。从事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后,又因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大,造成了他心脏血管95%堵塞,因而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家人跟他说要注意身体,他却比以前更拼了。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肖文儒总是将前往现场救援说成去地方出差、调研几天。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立马拨通肖文儒的电话,近乎咆哮地问:“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办公室里,有一个行李箱,便于他接到救援任务后“说走就走”。他说:“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得。”轻描淡写的一席话,却让人看到人民在他心里的分量。
2017年6月,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肖文儒带领工作组携边坡雷达赶赴现场,保障救援环境安全。他沉着冷静、精准研判,带领工作组和当地政府部门人员进入作业区。很多人并不知道,由于过度疲劳,加之烈日暴晒,他出现了血压升高、头晕等症状,就着凉水服下药片后,才撑了下去。
“这些年,我最难以忘记的是惊心动魄的事故现场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历尽千辛万苦把人救出来。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对于这份事业,他永远保持着冲锋的那股劲儿。
像肖文儒这样连续从事应急救援一线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见。当年参加全国救护大队长培训的同期队友大多已改行换业,但他还是舍不得自己的专业。他说:“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的工作有价值,我愿意倾尽全力。”
为宣传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国家推出“时代楷模”人物评选,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值得人们尊敬的优秀榜样人物,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您是否正准备拟写学习心得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时代楷模肖文儒先进事迹优秀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肖文儒至今难以释怀,多年前大同某煤矿发生火灾事故,一开始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上井下被困人员,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被困人员最终全部遇难。
“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救出来。”他说。
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员位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不仅钻孔工作难度极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势。
4个钻孔“多管齐下”,相继遇到问题。肖文儒当机立断:提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带一台高性能钻机前来增援!
这时,救援希望最大的3号钻在钻至井下521米处时,距井底目标偏移已达7.4米。
一子落而满盘活,新增救援团队及时对发生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仅用4天,这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号钻孔中,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确保了这条生命维护和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后来证明,这个方案让转至4号钻孔下方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最终,11名被困人员获救,这次事故救援也被业内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临场应变、力挽狂澜,靠的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达旦的实战训练。38年来,肖文儒不管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一直冲锋在救援最前线,成长为我国矿山救援的权威专家。
“加强瓦斯实时监测!”2017年秋,辽宁阜新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现场连续工作11个小时,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达到3.5%并继续上升时,他立刻组织调整通风系统,将作业现场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最终,8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举棋若定,落子无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炼和刀锋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国应急救援系统的“老兵”。
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他的手机上,存满了全国矿山救援大队大队长和总工的电话号码,一有机会,他就深入基层救援单位,推广矿山救援的新知识新办法,服务于城市救援与综合救援。
“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老肖为应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他不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灯。”
肖文儒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从业38年,他参与700多起事故救援,助力救出1000多名被困人员,用英勇无畏和专业细致守护生命。
今年1月初,山东栖霞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矿工被困600米深井下。肖文儒随应急管理部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救生孔提前两天被打通,井下传回了敲击声。
历时14个昼夜,肖文儒超前预判,沉着指挥,11名矿工安全获救。
井下救援险象环生,从业38年,每一次肖文儒都冲锋在前。
2010年,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肖文儒5次下井勘察,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
2017年,辽宁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驻守井下11个小时指挥救援,被困83人全部获救。
肖文儒不断总结实战经验,参与编写了10万多字的各项救援手册,组织培训了91支国家救援队伍,推动中国矿山救援水平达到了世界一流。
在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事故中,历经14天救援后,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现场传来消息:当天新发现的1名被困人员和此前有联络的10名幸存被困人员悉数升井,比预期大大提前。
对于这次营救,救援通道何以突然提前打通?如何新发现一名被困者?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在救援现场,记者采访了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总工程师肖文儒。肖文儒作为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成员,全程参与了此次救援。在此之前,他已经参加过700多起矿山事故救援,累计营救一千多名被困人员。
生命救援通道何以突然提前打通?
回风井是井下被困人员实现升井的最可行通道。应急救援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爆炸事故发生后,井筒被严重堵塞,虽然改进了清障方法,但打通需要至少15天。
那么,发生了什么,让这条生命救援通道得以突然提前打通?
肖文儒说,此前预计堵塞物厚度约为100米,主要依据是,在距离井口400多米处的“二中段”位置处有一个“井”字架,担心堵塞物大量淤积在这个“井字架”之上。最近清障方法改进后,清障速度大大提升,几天之内向下清理了18米至368米位置。在此位置发现,是附近几根钢管倾斜支撑着上面的堵塞物,而非预期中的“二中段”“井”字架,且在倾斜钢管下方几乎没有堵塞。如此,清理难度就大大降低,救援人员很快完成了清理,打通了这条生命救援通道。实际上,事故救援情况瞬息万变,充满了不确定性。
何以新发现一名被困者?
24日上午,救援人员在距井口546米的“四中段”发现一名被困工人,其身体极度虚弱。11时13分许,这名被困人员成功升井。这是此前已经取得联系的10名幸存被困工人之外,新发现的一名被困人员。他又是被如何发现的呢?
肖文儒说,在发现井筒堵塞实际情况后,我们要求救援人员一边清理淤积物打通升井通路,一边注意在沿途搜索失联人员。在下至“四中段”时,就发现了这位被困工人。他被困这么久依然能活下来,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四中段”地面有积水可供饮用,二是虽然救援人员此前没有联络上他,但贯通的多个钻孔有助于为井下带来新鲜空气。
下一步搜救计划是什么?
24日15时18分许,随着最后一批2名被困人员升井,井下已发现的11名幸存人员全部升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救援结束。
肖文儒说,虽然11名已发现的幸存人员全部升井,但依然有被困人员处于失联状态。对此,矿山救护队员已经下井展开搜救,在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的前提下在井下全力搜索。当前搜救面临的困难是,一方面“六中段”已经有积水,井下救援人员需要蹚水作业;另一方面,井下空气并不是很好,救援人员需要穿戴相关自救设备执行任务。
“只要有被困人员没找到,我们就‘逢巷必入’;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肖文儒说。
这次营救到底有多难?
对于这次救援,不少人评价是生命的奇迹、救援的奇迹。那么,这次救援到底有多难?
肖文儒说,这是国内难度最大的矿山救援案例之一,可谓“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一方面,被困人员处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同时现场地质情况颇为复杂,钻孔救援难度极高;另一方面,井下涌水也威胁着被困工人的生存环境。
他说,面对有限的救援窗口期,救援指挥部按照多种方案并行的思路开展救援,并且每一个方案都有备选方案,为救援上了“双保险”甚至是“三保险”。例如,为了确保足够的钻机及时到达现场,在未确定调运前,就已安排车载钻机在高速路口待命;为了确保生命维护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在打通三号钻孔后立马安排打通四号钻孔;甚至,如果井下积水淹没“五中段”后10位幸存人员如何转移,对此也准备好了方案……
肖文儒说:“我们是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专业敬业,他多次创造救援奇迹
矿山救援是一项集专业性、业务性、技术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有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更要坚持科学决策、安全救援的原则。
在救护大队的17年间,肖文儒参与处理煤矿救援事故500多起,他胆大心细、勇于拼搏,练就了过硬本领,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0年,在处置山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肖文儒先后5次下井指导施救。在救援关键阶段,他身背呼吸器下井侦查,掌握了第一手信息,会同地方政府人员制定了严密的行动方案,奋战8天8夜,为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次救援被困矿工的壮举,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成功书写了人类的大营救”“‘中国矿工获救’居世界十大救援奇迹之首”——许多国外权威媒体这样评价。
1000多名救援人员,连续奋战14个昼夜,救出11名矿工——山东栖霞笏山金矿“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可以说是国内难度最大的矿山救援案例之一。举棋若定的肖文儒,为这个被称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初,现场指挥部决定布置4个钻孔进行施救。但因该矿岩层地质条件复杂,有构造破碎带,2号钻孔卡钻废弃。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成员肖文儒果断向指挥部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这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举措。原来,13日开钻的3号钻,孔钻至井下521米处时,井底偏移达7.4米。经专家组充分论证,决定由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7日13时56分,这个“生命通道”终于打通。
救援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可谓“一山放过一山拦”。由于3号钻孔涌水在巷道积聚,工作组建议指挥部启用备用的4号钻孔代替3号钻孔,承担“生命通道”功能。为防止4号钻孔发生涌水,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并被指挥部采纳。后来,被困人员转至4号钻孔下方,最终11人获救。
肖文儒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在一次次救援实践中得到有力印证,他是救援人员心中“权威”的代名词,是新时代科技人才的突出代表。
在救护大队那些年,肖文儒不断探索实践救援新技术;为实现更加科学、安全的救援,他38年来不断总结应急救援经验,参与《矿山救护规程》制定和修订,主编出版了《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等;为持续发展壮大应急救援力量,他一次次到基层调研,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特别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贡献了力量。
肖文儒,人如其名,文质彬彬,谈吐儒雅。工作38年,他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救出被困群众1000余名。
“我多深入1米,就对井下多了解一分,营救成功概率就会大一分”
从1983年工作起,肖文儒就与矿山结下不解之缘。
“老队员塞给我一个氧气呼吸器,能不能从事故里出来,全靠它了。”被分配到山西大同矿山救护大队的头半年,肖文儒天天苦练,最终能闭着眼用几十秒把呼吸器装好。
肖文儒难忘当时矿井救援的艰辛,“那真是冰与火的淬炼!”有一回,某矿区着火,肖文儒披上稻草编织的袋子,浇透凉水,冒死进火区打密闭墙。火区,是80多摄氏度的高温;大巷,是彻骨的冷风,他和队友抱着砖头,顶着极限温差,进出数十趟。
从业多年来,肖文儒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命悬一线。20多年前,肖文儒带队赶到一处积存煤粉、巷道自燃的煤矿现场,他刚用水冲开煤层,火光就“噌”地一下蹿出来。
火、煤尘、狭小空间……短短几秒钟里,他快速意识到一个可能的危险——二次爆炸。“不好,快趴下!”一瞬间,火焰爆燃,吞噬了矿井。
尽管氧气稀薄,肖文儒和队友仍紧紧趴在地面上,举起水枪,持续灭火。“要是当时没果断趴下,或停止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回忆,他时常会梦到那些穿行在火海边缘的场景。
他的记忆中,有无数次亲历的生死关卡——2018年,辽宁某铁矿炸药爆炸。肖文儒当晚在井口附近指导救援,直到天亮后才发现自己被废墟中散落的炸药、雷管包围着。
他的记忆中,有队友英勇牺牲的遗憾——1987年,山西某煤矿火灾,一位队友在井下打密闭墙时,迷失在浓烟中,意外撞掉氧气呼吸器,最终倒在井下。
然而,在井下焦急等待的矿工兄弟,以及在井口等待的矿工家属,让他不忍放弃这份工作。从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再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一路走来,肖文儒对于应急救援的坚持从未改变,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的斗志不减反增,“我多深入1米,就对井下多了解一分,营救成功概率就会大一分。”
“应急救援任务耽误不得,我必须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
儿子上小学时,曾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作文——“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我起床的时候,爸爸已经去上班了。我晚上睡觉的时候,爸爸还没有回来。”
一年里,肖文儒至少200天都在各地救援现场。在他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只打包好的行李箱,“应急救援任务耽误不得,我必须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
参与应急救援38年,他难得主动休两次假,一次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有一次是做心脏支架手术。“要规律作息,减轻压力!”手术后,医生再三叮嘱。
2017年6月,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时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总工程师的肖文儒,火速赶赴现场。长时间疲劳加暴晒,他的血压已经升高,感到头晕目眩。“你的身体还能扛得住吗?”从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的样子,姐姐拨通了他的电话。但他就着凉水吃了几片药,还是硬撑了下来。
肖文儒的手机里存满了救援现场的照片,心里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安危。
今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肖文儒带队赶赴新乡,连轴转了12天。“为了群众安全,付出再多都值得。”吃过那么多苦,只说这一句话,却让人看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他心中的分量。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字写‘大’,这就是肖文儒。”谈起老同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二级巡视员孙国建说。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他出现在救援现场,大家心中就有了底气。”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副处长戴其浩说。
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肖文儒指挥救援的案例,曾被外媒称为“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被称为“救援奇迹”。
奇迹从何而来?来自于多年如一日的辛苦钻研。工作38年,肖文儒记录救援事故经验40多本,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并不断创新探索将矿用石膏、计算机、正压氧气呼吸器等“新工具”用于矿山救护。为规范救援保障安全,他还组织制定技术操作规程、紧急出动安全措施等,使抢险救灾有章可循。
“跟肖总工出差,是我们最荣幸的事,也是年轻同志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乔天楷说。
今年1月,在山东栖霞市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中,肖文儒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11名矿工被困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实属罕见。更棘手的是,该矿岩层复杂,现场布置的4个施救钻孔推进困难。一筹莫展时,肖文儒当即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一子落而满盘活。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原本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月17日13时56分,“生命通道”终于打通!最终11名矿工被成功救出。
“在应急救援中,建议是否科学可行,最为关键。肖文儒总比别人多想一层、先做一步,让救援有‘双保险’甚至‘三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处长张安琦说。
2019年10月1日,肖文儒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登上“众志成城”方阵彩车,肖文儒不禁热泪盈眶:“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中的一员,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肖文儒,男,汉族,1962年8月生,山西朔州人,中共党员,现任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他参加工作38年,一直从事矿山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救护队员做起,练就了精湛的矿山救护技术、高超的应急救援本领,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矿山救援指挥专家。他先后参加、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多次冒险深入矿难现场,科学制定救援方案,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名,在陕西王家岭煤矿特大透水事故、辽宁阜新万达煤矿透水事故、山东栖霞笏山金矿重大爆炸事故等多起重特大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牵头或参与制定矿山救护、培训管理、资质认证等多项制度规程,为提高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荣获“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
肖文儒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应急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认为,肖文儒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对党忠诚、纪律严明,遵循“科学救援、安全救援”原则,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向险而行”的冲锋姿态,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杰出应急救援工程师,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大家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精神滋养,用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砥砺奋进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肖文儒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肖文儒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中组部、应急管理部、中国科协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应急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代表参加了有关活动。
“时代楷模”是由中央宣传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值得人们尊敬的优秀榜样人物,他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向他们学习,您心中对他们一定有很多感慨吧?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先进事迹,学习时代楷模肖文儒心得和感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加工作38年来,先后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余名,在多起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大爱谱写生命赞歌。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
肖文儒:几乎每一天都有事故,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出动,处理事故。
肖文儒说,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
肖文儒: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
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肖文儒:分析准、判断清,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救援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安全的救援。
今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14个日夜,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
肖文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值了。
应急救援是九死一生的工作,但肖文儒逆向而行,一干就是38年。在瞬息万变的事故现场,他运筹帷幄,以专业敬业、勤业乐业,书写了一个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赞歌,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大爱、对事业的热爱。
矿山救援是一项集专业性、业务性、技术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有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更要坚持科学决策、安全救援的原则。
在救护大队的17年间,肖文儒参与处理煤矿救援事故500多起,他胆大心细、勇于拼搏,练就了过硬本领,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0年,在处置山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肖文儒先后5次下井指导施救。在救援关键阶段,他身背呼吸器下井侦查,掌握了第一手信息,会同地方政府人员制定了严密的行动方案,奋战8天8夜,为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次救援被困矿工的壮举,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成功书写了人类的大营救”“‘中国矿工获救’居世界十大救援奇迹之首”——许多国外权威媒体这样评价。
1000多名救援人员,连续奋战14个昼夜,救出11名矿工——山东栖霞笏山金矿“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可以说是国内难度最大的矿山救援案例之一。举棋若定的肖文儒,为这个被称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初,现场指挥部决定布置4个钻孔进行施救。但因该矿岩层地质条件复杂,有构造破碎带,2号钻孔卡钻废弃。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成员肖文儒果断向指挥部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这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举措。原来,13日开钻的3号钻,孔钻至井下521米处时,井底偏移达7.4米。经专家组充分论证,决定由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7日13时56分,这个“生命通道”终于打通。
救援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可谓“一山放过一山拦”。由于3号钻孔涌水在巷道积聚,工作组建议指挥部启用备用的4号钻孔代替3号钻孔,承担“生命通道”功能。为防止4号钻孔发生涌水,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并被指挥部采纳。后来,被困人员转至4号钻孔下方,最终11人获救。
肖文儒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在一次次救援实践中得到有力印证,他是救援人员心中“权威”的代名词,是新时代科技人才的突出代表。
在救护大队那些年,肖文儒不断探索实践救援新技术;为实现更加科学、安全的救援,他38年来不断总结应急救援经验,参与《矿山救护规程》制定和修订,主编出版了《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等;为持续发展壮大应急救援力量,他一次次到基层调研,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特别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贡献了力量。
700多起灾难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机里,存着许多他参与过的救援现场照片和视频。他能准确说出每一次事故的时间和抢救人数。
“这些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啊!”“人命关天”这四个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井下中央变电站突发着火事故。
当23岁的肖文儒和同事们成功带着被困人员升井,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这一跪,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上,也永远地赶走了曾经的犹豫。
应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难、太危险了!20世纪80年代,应急救援人员很多时候是在“赌命”。
戴上呼吸器,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应急救援队员要在井下灾区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中工作;浓烟翻腾,他们只能闭着眼睛打密闭墙,一旦走错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夹,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亲眼目睹队友倒在井下。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工作咱别干了啊?”肖文儒的脑海中,自己母亲流着泪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亲含着泪的重重一跪,最终重叠成一个声音:“我不能离开”。
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较量。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
“队长,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矿井下盲巷积存的几十吨煤粉发生自燃,形成随时喷发的“火山口”,高压水枪冲起煤尘,火光瞬间迸发四射。
“趴倒!”电光火石间,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话音刚落没几秒,爆炸声响彻巷道,火舌瞬间吞噬了作业空间。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一秒、两秒……氧气越来越稀薄,一分钟、两分钟……视线越来越模糊……
幸好,火势被及时扑灭。“如果当时晚趴下几秒,或者没有坚持继续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说。
井下二次爆炸,是矿难救援中最大的风险点。而这样的生死关,肖文儒硬闯了4次。从煤矿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从隧道坍塌到山体垮塌,肖文儒总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能更有效。”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要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挥救援,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被满地炸药、雷管“包围”;在瓦斯浓度高达4%以上的现场,他曾两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众议调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点、再向前走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押上“所有的砝码”。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2
这群“绿鹰”,就是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从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就担负起飞机播种和防风治沙任务。39年间,他们在加强战备训练的同时,坚持飞播为人民,矢志播绿助脱贫,飞播航迹遍布130多个县(市)300多个播区,在西部大地绘就一片片新绿,极大改善了播区生态,也帮助人民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幸福日子。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过去林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1983年,榆林上空飞来一架架“绿鹰”,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驾机为犁,用飞机将林草种子播撒在榆林的荒山荒沙上,这一飞就是30多年。
“绿鹰”播撒的不仅是绿色,更是希望。放眼一道道山梁,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感慨道:“现在的榆林,大地绿了,群众富了。就拿畜牧业来说,我小时候30亩地养不活1只羊,飞播后1亩地可以养活6只羊。下一步我们在飞播林的基础上还要培育更多经济作物,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
地处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交汇处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曾流传着“沙里人苦,沙里人累,满天风沙无植被”的说法。这样的状况在“绿鹰”的坚持下悄然改变。截至2020年,“绿鹰”已经在这里飞播作业581万亩,形成两条生物治沙“锁边”带,有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的前侵蔓延,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一颗颗从天而降的种子扎根荒漠,播撒出一个个乡村振兴的希望。
39年间,“绿鹰”的绿色航迹遍及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7省份、130多个县(市)、300多个播区,辐射和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飞播,绝不是将种子从飞机上撒出去落地那么简单。种子从机舱到大地不过几十米,但是要想让种子真正在大地安家,生根发芽,不仅需要一系列科学规划,更考验飞行技术。
大多时候飞播起降跑道是临时修建,起降难度大、风险高。有一次,葛克宏机组执行飞播任务返航时,黄沙呼啸而来,眼看就要将飞机吞没。当时载油量不够因此飞向其他机场备降,而即将着陆的野外机场,跑道很短,三面环山,情势十分紧急。狂风中飞机强烈颠簸,飞行员葛克宏努力控制飞机,蹬舵修正航线。在第一次尝试降落失败后,他第二次对准跑道艰难降落,飞机停下时,机头离跑道尽头只有20多米。
战风斗沙39载,他们战胜了地形复杂、天气多变、技术苛刻等困难,成功处置复杂天气中多种险情。自主研制出“空中可调式定量播种器”,探索出适合西北地区飞播的方法,使得落种率、存活率等多项指标达到先进水平,与地方林业部门共同多次获得国家及军队科技进步奖。
在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行员们都珍藏着一瓶自己曾经播撒过的种子,也将种子文化深深植根在自己的心中。沙拐枣具有抗风蚀、抗干旱的特性,它激励着飞行员勇敢面对一切困难挑战;沙棘的枝条匍匐生长,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仿佛就是飞行员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生动写照……一位“老飞播”捧起种子告诉记者:“我们播撒种子,还要学种子的精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要学种子扎下根,不要像沙子一吹就跑。”
2020年7月,空中航行指令师张建刚即将到达停飞年龄,他整理出自己36年的飞播心得,把“绝活”和经验都留在大队。而让青年飞行员受益一生的则是他像种子一样扎根奉献的精神,他对年轻飞行员说:“种子里有梦想、有希望、有力量,把自己的根扎进泥土里,就一定能播出更多绿色。”
航迹创奇迹,荒山变青山。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39年矢志播绿助脱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奋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不仅将种子撒向大地,也将奋斗的精神播种进人们的心田。
奇迹的创造靠的是奋斗的力量。飞播是挑战大自然的艰苦战斗,是对官兵技术和意志的双重考验,没有迎难而上、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是无法应对这项艰巨挑战的。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39年战风斗沙,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不退缩,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敢于吃苦、甘于奉献才能成就不凡的事业。
奇迹的创造靠的也是坚持的力量。很多时候,成就壮举的关键不在于豪气冲天的肇始,而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来不得急功近利,而是要靠执着和韧劲。
飞播事业取得的成就告诉我们,每一项伟大的事业都是奋斗者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凝聚起无数奋斗的激情和力量,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3
观看视频,几度哽咽,王红旭老师舍己救人的精神让我们震撼,为了救起两名落水儿童,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3岁的儿子还在岸边等爸爸带他回家,父母还在等着您回家,可6月1日这一天,王红旭老师家人永难遗忘的一天,因为您和大家一起挽救回了两个生命,拯救了两个家庭,可您再也没有回来。
看视频听讲述,这一天就在这天,本该陪3岁孩子开开心心过节的王红旭老师,因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遇难。事发地点在x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一对兄妹(一人六岁,一人五岁)意外落水。在此危急关头,x育才小学的王红旭老师飞奔入水,行动十分果断,没有一丝犹豫。最终两个孩子被救了起来,但体力不支的王老师却被湍急的江水卷走,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人间。
意外无情,人间有爱。
当发现两名儿童意外落水后,周围的群众迅速自发开展了救援行动。大家手拉手,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人墙。
而在人墙最外延的正是王红旭老师。
大家紧紧拉住彼此的手,在滚滚江水中站稳。接着,从王红旭老师手中传递出一个女孩,人墙立刻接力,大家一个一个地传递着生命,将女孩托举到安全地带。
接着,王红旭老师又救起了那个男孩。
两个孩子脱离了危险,然而人群还没来得及庆祝,王红旭老师就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卷走。
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6月2日下午,在距离落水点三十多米的江中,救援人员发现了王红旭老师,但他已经没有生命特征了。
事发现场的人回忆说,如果王红旭老师放弃救小男孩,他一定能活下来,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救人。
王红旭老师母亲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不禁痛哭失声,她说,在最后关头,他自己都快没有体力了的时候,他还不忘把两个孩子往岸上推。
这已经不是王红旭第一次救人了,早在上大学时,他就曾经救过落水者。
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个热心助人、有活力的好老师,工作负责认真,待人友善。当他离去的噩耗传回学校时,全校师生都陷入了悲痛中。
6月3日,晚上八点,王红旭的告别仪式在x市大渡口区宝山堂殡仪馆举行。数千名群众自发前来悼念,人们静默地送别着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
舍身有义古渡英杰救幼童,江水无情育才园丁铸大爱,低垂着的挽联让悼念厅氛围更加肃穆。
在江边,也有群众悼念,献花寄托哀思。
同时,x市委宣传部、x市文明办追授王红旭为x好人。
据了解,王红旭老师是家中独子,还有个刚满三岁的孩子。
他救起了别人的孩子,但他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孩子啊!
他的父母妻儿要怎样面对这幕惨剧?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他的家人正在遭受着多大的痛苦,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走出悲痛。
我们无意去责怪任何人,这是一场谁都不希望发生的悲剧。
但是在悲痛之余,仍要提醒大家,特别是在暑假即将来临的当下,身为家长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让孩子远离危险,防止意外。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4
2012年起,钱海军所在单位先后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和志愿服务中心,目前在册志愿者1200余名,累计开展服务超3万余次,服务时长超21.3万工时。一颗心感动一颗心,一颗心推动一颗心,在钱海军的示范引领下,电力系统广大党员发挥出“灯塔”的能量,聚集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常态化推出了“星星点灯”未成年人社会体验、关爱空巢老人“暖心行动”、扶贫助学等系列志愿公益活动。
志愿者们以服务群众为己任,把人民当家人,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互动中,用执着和付出书写了平凡人的不平凡,完成了从“人人学习钱海军”到“人人都是钱海军”的升华。
王军浩是最早加入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的人之一。每次志愿微信群里贴出需要服务的“寻人启事”,他通常都是最早“抢单”的那个人,“接单”以后,背着一个装满工具的黑色小包就上路了。除了这样的突发任务,他还长期结对了多名独居老人,每次看到王军浩来了,老人们就拉着他的手:“老朋友来了!”这种坚持,还体现在无偿献血上,他坚持献血12年,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
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里总是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的,这离不开唐洁提出的“家的温馨”理念。作为团队中的策划者和后勤保障者,唐洁利用业余时间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师,在团队发展中注入了更专业的管理方法和发展理念。在她的策划实施下,“半亩田”“心电途”“复兴少年宫”等多个富有意义的志愿服务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刚刚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的曲朝阳,则把钱海军当成是自己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幼年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曲朝阳,被钱海军的一身正气所吸引,跟着他学电工技能,学待人接物,学为人民服务,一路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优秀志愿者。“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希望自己像钱师傅那样点亮更多的地方,温暖更多的心房!”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5
戴上呼吸器,就要与外界隔绝,耳朵里全是自己呼气和吸气的声音。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到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火区打密闭,忍受常人难忍的高温与高湿的“折磨”。肖文儒说,这让他感到,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肖文儒说:“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那么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也就是坚定了我‘择一事、终一生’的决心。”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因为只有下井掌握第一手资料,救援方案才更有针对性,救援行动才更有效。
今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救援过程中,在打通从地面至被困人员的钻孔后,被困人员从600多米深的地下深处,通过直径10厘米的钻孔传递上来2张纸条,上面写着:“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麻烦再送一部电话作为备用,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当这两张纸条从井下传递上来时,肖文儒在为幸存矿工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从业以来从未有过的责任与压力。肖文儒说:“这两张纸条,就说明人还活着。那已经是发生事故的七天七夜了,这些活着的人必须要救出来,感觉责任更加重大。钻孔只是维持着他们生命,但是还要有个逃生通道,也就是救援通道,我们就主要围绕着清理井筒。当时井筒也塌落堵塞得很严重,说实话压力也很大,但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你把握住这个怎么做都不过。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千方百计把被困人员救出来。”
14个日夜,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吃住在一线,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这次救援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堪称教科书式的典型案例。肖文儒说:“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值了,所以这是非常光荣的职业。”
肖文儒曾说,“睡觉时做梦,梦见最多的是在井下抢险救援的场景”。2010年山西王家岭煤矿特别重大透水事故,2013年吉林通化八宝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17年辽宁阜新万达煤矿透水事故,2019年四川宜宾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参加工作38年,肖文儒参与、指挥和指导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记录救援事故的本子有40多本,年均出差100余天,最多的时候一年200多天。肖文儒说,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尽一个应急人的天职,只要党和人民需要,他就无怨无悔,冲锋在前。“我从事了30多年的应急救援,最让我难以忘记的就是事故现场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场面,同时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有每当我们付出艰辛,最后把被困人员成功救出之后那种幸福和喜悦,所以这个工作让我觉得值!什么叫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守夜人’就是我们要站好岗、值好班,守护百姓的安全。”
延伸阅读
人们每年都会关注由中宣部发布的时代楷模先进典型,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传颂和学习的人物,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他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精神,您是否正准备拟写学习心得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时代楷模肖文儒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矿山企业大多为地下开采,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水、火、瓦石、粉尘、冲击地压等多种致灾因素的影响,矿山一旦发生事故,这些致灾因素在井下受限空间内交织叠加,产生有毒有害、高温浓烟、二次爆炸等次生灾害。
肖文儒说,要想实现安全救援、科学救援,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实战经验以及担当精神、奉献精神、竭诚为民的情怀。矿山事故救援是集专业性、技术性、业务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矿山事故救援也是世界性难题。
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爆炸事故,肖文儒和他的同事们历经14天,从600多米深的地下深处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创造了救援奇迹,也被国外许多媒体和同行解读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
38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与过多次重特大灾难事故营救:每一场灾难,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
右眼角的伤疤,是烧糊的拉链蹭到脸上留下的;变形的关节,是长期冷热交替埋下的病根……而他,早已习惯,在办公室备好一只行李箱,随时准备,救人于危难。
700多起灾难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机里,存着许多他参与过的救援现场照片和视频。他能准确说出每一次事故的时间和抢救人数。
“这些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啊!”“人命关天”这四个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井下中央变电站突发着火事故。
当23岁的肖文儒和同事们成功带着被困人员升井,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这一跪,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上,也永远地赶走了曾经的犹豫。
应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难、太危险了!20世纪八十年代,应急救援人员很多时候是在“赌命”。
戴上呼吸器,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应急救援队员要在井下灾区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中工作;浓烟翻腾,他们只能闭着眼睛打密闭墙,一旦走错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夹,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亲眼目睹队友倒在井下。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工作咱别干了啊?”肖文儒的脑海中,自己母亲流着泪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亲含着泪的重重一跪,最终重叠成一个声音:“我不能离开”。
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较量。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
“队长,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矿井下盲巷积存的几十吨煤粉发生自燃,形成随时喷发的“火山口”,高压水枪冲起煤尘,火光瞬间迸发四射。
“趴倒!”电光火石间,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话音刚落没几秒,爆炸声响彻巷道,火舌瞬间吞噬了作业空间。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一秒、两秒……氧气越来越稀薄,一分钟、两分钟……视线越来越模糊……
幸好,火势被及时扑灭。“如果当时晚趴下几秒,或者没有坚持继续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说。
井下二次爆炸,是矿难救援中最大的风险点。而这样的生死关,肖文儒硬闯了4次。从煤矿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从隧道坍塌到山体垮塌,肖文儒总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能更有效。”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要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挥救援,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被满地炸药、雷管“包围”;在瓦斯浓度高达4%以上的现场,他曾两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众议调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点、再向前走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押上“所有的砝码”。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梦境中,常常是火光滔天,他,独自一人,穿梭火海边缘。
38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与过多次重特大灾难事故营救:每一场灾难,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
右眼角的伤疤,是烧糊的拉链蹭到脸上留下的;变形的关节,是长期冷热交替埋下的病根……而他,早已习惯,在办公室备好一只行李箱,随时准备,救人于危难。
“我不能离开”
700多起灾难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机里,存着许多他参与过的救援现场照片和视频。他能准确说出每一次事故的时间和抢救人数。
“这些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啊!”“人命关天”这四个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井下中央变电站突发着火事故。
当23岁的肖文儒和同事们成功带着被困人员升井,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这一跪,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上,也永远地赶走了曾经的犹豫。
应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难、太危险了!20世纪80年代,应急救援人员很多时候是在“赌命”。
戴上呼吸器,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应急救援队员要在井下灾区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中工作;浓烟翻腾,他们只能闭着眼睛打密闭墙,一旦走错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夹,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亲眼目睹队友倒在井下。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工作咱别干了啊?”肖文儒的脑海中,自己母亲流着泪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亲含着泪的重重一跪,最终重叠成一个声音:“我不能离开。”
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较量。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
“队长,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矿井下盲巷积存的几十吨煤粉发生自燃,形成随时喷发的“火山口”,高压水枪冲起煤尘,火光瞬间迸发四射。
“趴倒!”电光火石间,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话音刚落没几秒,爆炸声响彻巷道,火舌瞬间吞噬了作业空间。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一秒、两秒……氧气越来越稀薄,一分钟、两分钟……视线越来越模糊……
幸好,火势被及时扑灭。“如果当时晚趴下几秒,或者没有坚持继续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说。
井下二次爆炸,是矿难救援中最大的风险点。而这样的生死关,肖文儒硬闯了4次。从煤矿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从隧道坍塌到山体垮塌,肖文儒总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能更有效。”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要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挥救援,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被满地炸药、雷管“包围”;在瓦斯浓度高达4%以上的现场,他曾两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众议调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点、再向前走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押上“所有的砝码”。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不惜一切代价”
肖文儒至今难以释怀,多年前大同某煤矿发生火灾事故,一开始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上井下被困人员,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被困人员最终全部遇难。
“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救出来。”他说。
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员位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不仅钻孔工作难度极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势。
4个钻孔“多管齐下”,相继遇到问题。肖文儒当机立断:提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带一台高性能钻机前来增援!
这时,救援希望最大的3号钻在钻至井下521米处时,距井底目标偏移已达7.4米。
一子落而满盘活,新增救援团队及时对发生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仅用4天,这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号钻孔中,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确保了这条生命维护和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后来证明,这个方案让转至4号钻孔下方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最终,11名被困人员获救,这次事故救援也被业内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临场应变、力挽狂澜,靠的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达旦的实战训练。38年来,肖文儒不管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一直冲锋在救援最前线,成长为我国矿山救援的权威专家。
“加强瓦斯实时监测!”2017年秋,辽宁阜新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现场连续工作11个小时,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达到3.5%并继续上升时,他立刻组织调整通风系统,将作业现场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最终,8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举棋若定,落子无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炼和刀锋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国应急救援系统的“老兵”。
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他的手机上,存满了全国矿山救援大队大队长和总工的电话号码,一有机会,他就深入基层救援单位,推广矿山救援的新知识新办法,服务于城市救援与综合救援。
“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老肖为应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他不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灯。”
“一切都值了”
2021年初春,某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肖文儒就星夜驰援,抵达现场。
春寒料峭,救援队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盒饭,每天工作到凌晨。59岁的肖文儒直到35天后才撤离,刷新了他自己最长的现场工作记录。
可是,他的心脏已经放了3个支架了,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关节炎……对于这个每年最多出差200多天,经常持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的人来说,这些好像都不值得一提。
有一次,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第一时间拨通了他的电话,近乎咆哮地问:“你不要命啦?!”
他却很平静地回答:“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
在工作中他雷厉风行,在生活中却平淡如水。
他不允许家人因为私事麻烦组织,也不让家人经营与他工作有交集的业务。一次,一位同学托肖文儒帮儿子找工作,他一口回绝:“对不起,我没有那个能力。”
当年的很多救援队友已改行换业,有的发了大财,劝他也“下海”,但老肖始终坚持:“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这工作有价值。”
今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灾害,肖文儒带领14支专业救援队赶赴新乡开展抢险救援。12天没日没夜,他们吃苦受累,立下汗马功劳。但救援结束后,肖文儒第一时间带着队伍悄悄撤离。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写“大”——这是肖文儒的老同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资产财务部二级巡视员孙国建对他的评价。
经历生死、见多离合,肖文儒的确把很多东西看得很淡,但对师生情谊却格外珍惜。
38年间,肖文儒把40多本厚厚的救援笔记中的心得经验,倾囊传给了一批“好苗子”。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三级主任科员乔天楷记得,2019年自己从部队转业来的时候,还是煤矿救援的“门外汉”,肖老师带头领着他们下井,逼着他们学习。徒弟们救援有功,他比谁都兴奋。
还有一份情,他埋在了心底。那是对家人的愧疚之情。
肖文儒的儿子上小学时,曾把对爸爸的思念凝于笔端——“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我还没起床,爸爸已经离开了家;我晚上都睡着了,爸爸都还没回来。”
肖文儒的母亲生前也曾对他抱怨:“我遇到困难、想找人帮忙的时候,都想不起来你。”
说到这些,这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铁汉红了眼眶。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谁人不想?但作为一名应急救援工作者,只要呼救声起,就应生死以赴。
2019年10月1日,肖文儒作为应急管理系统的群众代表参加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登上了“众志成城”方阵彩车。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应急救援人的训词,肖文儒用毕生践行。
他说:“在‘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面前,我们要从‘救’向‘防’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
肖文儒仍然时刻准备着,奔赴下一个战场……
肖文儒,人如其名,文质彬彬,谈吐儒雅。工作38年,他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救出被困群众1000余名。
“我多深入1米,就对井下多了解一分,营救成功概率就会大一分”
从1983年工作起,肖文儒就与矿山结下不解之缘。
“老队员塞给我一个氧气呼吸器,能不能从事故里出来,全靠它了。”被分配到山西大同矿山救护大队的头半年,肖文儒天天苦练,最终能闭着眼用几十秒把呼吸器装好。
肖文儒难忘当时矿井救援的艰辛,“那真是冰与火的淬炼!”有一回,某矿区着火,肖文儒披上稻草编织的袋子,浇透凉水,冒死进火区打密闭墙。火区,是80多摄氏度的高温;大巷,是彻骨的冷风,他和队友抱着砖头,顶着极限温差,进出数十趟。
从业多年来,肖文儒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命悬一线。20多年前,肖文儒带队赶到一处积存煤粉、巷道自燃的煤矿现场,他刚用水冲开煤层,火光就“噌”地一下蹿出来。
火、煤尘、狭小空间……短短几秒钟里,他快速意识到一个可能的危险——二次爆炸。“不好,快趴下!”一瞬间,火焰爆燃,吞噬了矿井。
尽管氧气稀薄,肖文儒和队友仍紧紧趴在地面上,举起水枪,持续灭火。“要是当时没果断趴下,或停止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回忆,他时常会梦到那些穿行在火海边缘的场景。
他的记忆中,有无数次亲历的生死关卡——2018年,辽宁某铁矿炸药爆炸。肖文儒当晚在井口附近指导救援,直到天亮后才发现自己被废墟中散落的炸药、雷管包围着。
他的记忆中,有队友英勇牺牲的遗憾——1987年,山西某煤矿火灾,一位队友在井下打密闭墙时,迷失在浓烟中,意外撞掉氧气呼吸器,最终倒在井下。
然而,在井下焦急等待的矿工兄弟,以及在井口等待的矿工家属,让他不忍放弃这份工作。从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再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一路走来,肖文儒对于应急救援的坚持从未改变,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的斗志不减反增,“我多深入1米,就对井下多了解一分,营救成功概率就会大一分。”
“应急救援任务耽误不得,我必须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
儿子上小学时,曾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作文——“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我起床的时候,爸爸已经去上班了。我晚上睡觉的时候,爸爸还没有回来。”
一年里,肖文儒至少200天都在各地救援现场。在他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只打包好的行李箱,“应急救援任务耽误不得,我必须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
参与应急救援38年,他难得主动休两次假,一次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有一次是做心脏支架手术。“要规律作息,减轻压力!”手术后,医生再三叮嘱。
2017年6月,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时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总工程师的肖文儒,火速赶赴现场。长时间疲劳加暴晒,他的血压已经升高,感到头晕目眩。“你的身体还能扛得住吗?”从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的样子,姐姐拨通了他的电话。但他就着凉水吃了几片药,还是硬撑了下来。
肖文儒的手机里存满了救援现场的照片,心里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安危。
今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肖文儒带队赶赴新乡,连轴转了12天。“为了群众安全,付出再多都值得。”吃过那么多苦,只说这一句话,却让人看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他心中的分量。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字写‘大’,这就是肖文儒。”谈起老同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二级巡视员孙国建说。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他出现在救援现场,大家心中就有了底气。”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副处长戴其浩说。
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肖文儒指挥救援的案例,曾被外媒称为“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被称为“救援奇迹”。
奇迹从何而来?来自于多年如一日的辛苦钻研。工作38年,肖文儒记录救援事故经验40多本,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并不断创新探索将矿用石膏、计算机、正压氧气呼吸器等“新工具”用于矿山救护。为规范救援保障安全,他还组织制定技术操作规程、紧急出动安全措施等,使抢险救灾有章可循。
“跟肖总工出差,是我们最荣幸的事,也是年轻同志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乔天楷说。
今年1月,在山东栖霞市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中,肖文儒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11名矿工被困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实属罕见。更棘手的是,该矿岩层复杂,现场布置的4个施救钻孔推进困难。一筹莫展时,肖文儒当即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一子落而满盘活。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原本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月17日13时56分,“生命通道”终于打通!最终11名矿工被成功救出。
“在应急救援中,建议是否科学可行,最为关键。肖文儒总比别人多想一层、先做一步,让救援有‘双保险’甚至‘三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处长张安琦说。
2019年10月1日,肖文儒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登上“众志成城”方阵彩车,肖文儒不禁热泪盈眶:“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中的一员,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时代楷模都是当代的先进典型人物,是由中宣部发布的时代楷模先进典型,他们是这个时代发展最锐意进取的人物,他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向他们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时代楷模肖文儒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些年来,肖文儒深切感受到国家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但他也看到,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类事故时有发生。作为一名应急救援人,肖文儒表示,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觉扛起应急“守夜人”的职责,在人民需要时,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他是救援战线上的老兵,具有很强的现场把控能力,是我们救援的主心骨。”在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的印象里,肖文儒始终坚持只有下井勘查,才能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更有效。救援遇到困难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下井找原因。
矿山事故救援是集专业性、技术性、业务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想实现安全救援、科学救援,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有实战经验以及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和竭诚为民的情怀。
肖文儒也看到,当前我国应急救援领域还存在专业人才稀缺、科技领域“卡脖子”、人员培训与管理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面前,矿山救援队伍要在‘一专’的基础上实现‘多能’。从‘救’向‘防’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
实战经验对于指导现场救援有很大意义。每次有急难险重的任务,肖文儒会尽量带年轻同志一起参与,让他们长见识、增本领、强能力。他说,“年轻的同志要多带去现场历练。”
在路上、在现场,他会抓住每一个“传帮带”的机会,不遗余力地传授经验、讲解知识、教授方法。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三级主任科员乔天楷说:“跟肖总工出差是我最荣幸的事,也是我们年轻同志进步的最好机会。”
目前,肖文儒从事矿山救援事业已近40载,很多早年间同他一起入行的人都改行了,但他还是舍不下这份事业。肖文儒说:“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的工作有价值,我愿意倾尽全力。”
38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一直从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38年间,他和他的战友们参加了700多起矿山事故救援,从灾区成功救出1000多名被困矿工,创造了多个救援奇迹。
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每一场灾难,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向前一点、再向前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全力以赴。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那束光,是生命的召唤,是使命的担当。
在他的身上,闪耀的是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英勇奉献精神。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共舞。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但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只为掌握现场第一手情况加速救援。
在他的身上,展现的是专业精湛、本领高强的爱岗敬业品格。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计算机系统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每一个榜样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对于广大党员群众来说,学习肖文儒的事迹,就是要学习他敢于生死逆行的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和竭诚为民的无私情怀,汲取奋斗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前行。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加工作38年来,先后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余名,在多起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大爱谱写生命赞歌。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
肖文儒:几乎每一天都有事故,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出动,处理事故。
肖文儒说,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
肖文儒: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
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肖文儒:分析准、判断清,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救援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安全的救援。
今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14个日夜,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
肖文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值了。
应急救援是九死一生的工作,但肖文儒逆向而行,一干就是38年。在瞬息万变的事故现场,他运筹帷幄,以专业敬业、勤业乐业,书写了一个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赞歌,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大爱、对事业的热爱。
时代楷模都是当代的先进典型人物,是由中宣部发布的时代楷模先进典型,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传颂和学习的人物,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向他们学习,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得什么感悟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时代楷模肖文儒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矿山救援是一项集专业性、业务性、技术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有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更要坚持科学决策、安全救援的原则。
在救护大队的17年间,肖文儒参与处理煤矿救援事故500多起,他胆大心细、勇于拼搏,练就了过硬本领,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0年,在处置山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肖文儒先后5次下井指导施救。在救援关键阶段,他身背呼吸器下井侦查,掌握了第一手信息,会同地方政府人员制定了严密的行动方案,奋战8天8夜,为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次救援被困矿工的壮举,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成功书写了人类的大营救”“‘中国矿工获救’居世界十大救援奇迹之首”——许多国外权威媒体这样评价。
1000多名救援人员,连续奋战14个昼夜,救出11名矿工——山东栖霞笏山金矿“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可以说是国内难度最大的矿山救援案例之一。举棋若定的肖文儒,为这个被称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初,现场指挥部决定布置4个钻孔进行施救。但因该矿岩层地质条件复杂,有构造破碎带,2号钻孔卡钻废弃。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成员肖文儒果断向指挥部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这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举措。原来,13日开钻的3号钻,孔钻至井下521米处时,井底偏移达7.4米。经专家组充分论证,决定由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7日13时56分,这个“生命通道”终于打通。
救援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可谓“一山放过一山拦”。由于3号钻孔涌水在巷道积聚,工作组建议指挥部启用备用的4号钻孔代替3号钻孔,承担“生命通道”功能。为防止4号钻孔发生涌水,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并被指挥部采纳。后来,被困人员转至4号钻孔下方,最终11人获救。
肖文儒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在一次次救援实践中得到有力印证,他是救援人员心中“权威”的代名词,是新时代科技人才的突出代表。
在救护大队那些年,肖文儒不断探索实践救援新技术;为实现更加科学、安全的救援,他38年来不断总结应急救援经验,参与《矿山救护规程》制定和修订,主编出版了《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等;为持续发展壮大应急救援力量,他一次次到基层调研,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特别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贡献了力量。
专业敬业,他多次创造救援奇迹
矿山救援是一项集专业性、业务性、技术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有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更要坚持科学决策、安全救援的原则。
在救护大队的17年间,肖文儒参与处理煤矿救援事故500多起,他胆大心细、勇于拼搏,练就了过硬本领,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0年,在处置山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肖文儒先后5次下井指导施救。在救援关键阶段,他身背呼吸器下井侦查,掌握了第一手信息,会同地方政府人员制定了严密的行动方案,奋战8天8夜,为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次救援被困矿工的壮举,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成功书写了人类的大营救”“‘中国矿工获救’居世界十大救援奇迹之首”——许多国外权威媒体这样评价。
1000多名救援人员,连续奋战14个昼夜,救出11名矿工——山东栖霞笏山金矿“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可以说是国内难度最大的矿山救援案例之一。举棋若定的肖文儒,为这个被称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初,现场指挥部决定布置4个钻孔进行施救。但因该矿岩层地质条件复杂,有构造破碎带,2号钻孔卡钻废弃。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成员肖文儒果断向指挥部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这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举措。原来,13日开钻的3号钻,孔钻至井下521米处时,井底偏移达7.4米。经专家组充分论证,决定由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7日13时56分,这个“生命通道”终于打通。
救援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可谓“一山放过一山拦”。由于3号钻孔涌水在巷道积聚,工作组建议指挥部启用备用的4号钻孔代替3号钻孔,承担“生命通道”功能。为防止4号钻孔发生涌水,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并被指挥部采纳。后来,被困人员转至4号钻孔下方,最终11人获救。
肖文儒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在一次次救援实践中得到有力印证,他是救援人员心中“权威”的代名词,是新时代科技人才的突出代表。
在救护大队那些年,肖文儒不断探索实践救援新技术;为实现更加科学、安全的救援,他38年来不断总结应急救援经验,参与《矿山救护规程》制定和修订,主编出版了《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等;为持续发展壮大应急救援力量,他一次次到基层调研,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特别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贡献了力量。
38年的应急救援生涯,肖文儒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困难,同时也收获了荣誉和感动。有一次,肖文儒带队成功救出井下被困人员后,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拦住他,“扑通”一声向他下跪:“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这一幕永远刻在肖文儒的脑海中,让他深深认识到这份工作的伟大与光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8个沉甸甸的大字,不仅贯穿肖文儒应急救援事业的始终,而且也是他内心深处对于人民“守夜人”最朴实的承诺。
“每一起事故救援都很难,但当被困人员被救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心中那种欣慰、喜悦、激动,是做其他行业很难体验到的。”肖文儒说。
20_年10月1日,肖文儒作为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代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登上“众志成城”方阵彩车为新中国庆生,当彩车经过天安门城楼时,他不禁热泪盈眶。
纷至沓来的荣誉和赞赏并没有让肖文儒迷失方向,他仍像刚工作时那样,奋战在抢险救援第一线。“他始终坚持只有下井勘查,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方案才更有针对性,救援行动才更有效。”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
肖文儒说,机构改革后,矿山救援队伍与消防救援指战员共同战斗,学习了很多,也认识到不足。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我将始终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强意志,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头、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不畏艰险,逆向而行”。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6
2月3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长期担负飞机播种造林和防风治沙任务,笃定让沙漠变绿洲信念,在加强战备训练的同时,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荒漠、播撒绿色,为荒漠地区、沙漠地带筑起重要绿色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飞播为人民,矢志播绿助脱贫,飞播航迹遍布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7省(区)130多个县(市),作业面积2600余万亩,播撒草籽树种万余吨,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该大队2019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0年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是矢志强军目标、聚力强国复兴的先进典型,是牢记人民军队宗旨、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优秀代表,是打造绿水青山、助力脱贫攻坚的时代先锋。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人民军队坚决听党指挥、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践行为民宗旨、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本色,加强练兵备战、锤炼打赢能力的使命担当,发扬优良传统、甘于吃苦奉献的革命精神,生动谱写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时代新篇。广大部队官兵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忠诚担当使命,苦练打赢本领,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大队代表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空军党委等有关负责同志和部队官兵代表参加发布仪式。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7
六一儿童节,多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节日,然而,今年的“六一”却有着悲壮与伟大:
二零二一年六月一日十八时左右,两名儿童在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沙滩边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王红旭老师以百米冲刺跳江救人,倾尽全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这两名落水儿童被成功救起,他却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三十五岁。
三十五岁,风华正茂;三十五岁,教书育人;三十五岁,责任与担当。王红旭老师被定格在三十五岁的光辉年龄,他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国,他的高贵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爱孩子深深的印入王红旭老师的心灵。当一声求救映入耳际——“救命哇,救我的娃儿啊!”突然听到的一声凄厉惨叫,年轻的妈妈瘫软在沙滩,众人目光惊愕,而王红旭老师正从百米之外,奔过一片草丛,狂奔冲向江边……这是王红旭老师留给我们最后的背影。救出一名孩子,他又不假思索去救另一名孩子……两名孩子得救了,他却被无情的江水……正是爱孩子的思想使他义无反顾,英勇救人。
“爱孩子是老师的天职。”作为一名老师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也是党和国家对我们老师的基本要求。王红旭老师将人生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体现了崇高的精神追求;以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深刻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精神品质;以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彰显了教育世家的精神风范;以胸怀大爱的师者仁心,铸就了师爱永恒的精神丰碑。
其次,良好家风的熏陶,是王红旭老师美好心灵的基石。王红旭来自一个农村较特殊的家庭,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乡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家庭是当地乡亲们口中的“书香门第”。上高中时,他每逢回家就主动给八十多岁的奶奶洗脚。在老家,只要见到老年人在路上挑着担子走不动时,都是二话不说接过来帮着挑。救人之事也不胜枚举:大三暑假救起一名不慎落水的小男孩,主动救护不慎从游乐设施摔下的头部流血的小男孩,操场上听到学生叫唤都会立即冲过去……
品味着王红旭教师的英雄事迹,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学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我们要做到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相信有我们全力的付出,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8
我们学校这段时间组织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
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教师,我觉得和她相比较我深感惭愧,学习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后,我决心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培养一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